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就会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方法实验传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则主要借鉴西方,起步晚,时间短。既有的相关研究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就教学方法进行历史的深入考察,这在教育史及教学论史的研究中都是一个不足。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以20世纪我国教学方法的演进为线索,重点就二三十年代我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进行了历史的剖析。在我国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在解放前,西方的教学理论极大地影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欧美教学方法的输入,为中国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照模式,驱动中国教育界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反思。20世纪初西方教学方法的引进及实验对我国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授法到教学法,从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到活教育,大体反映了中国教育界探索新教学方法的运行轨迹。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些有时代历史感的教育家通过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如俞子夷、李廉方、陶行知等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教学法思想渗透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法改革本身又是人类教育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陶行知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我国整个现代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陶行知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也就显示出了他的教学方法的时代差异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教育界天暇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在这一时期,全国教育事业处于瘫痪状态。作者除了介绍解放前我国教学方法的演进外,且就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实验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叙。就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的课程等因素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就我国教学方法的在近20年来的方法改革与实验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从所涉到的教学方法的总体状况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我国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探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教学方法的“名”与“实”在这一时期方才显现出其“人文”特征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特性在这时更加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注意到了实验的“规范”和“科学”特性。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的统计数据及教法改革现状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法模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下教法改革的主旋律。在这一部分,作者还就教学方法的改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 革与实验进行了个案分析。作者主要选择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和邱学化的尝 试教学法的实验为例。通过研究,作者发现20世纪后期中国有成效的教学方 法实验,多在50年代末起步,十年浩劫被迫中止,但文革后,大都立即着手 原有实验。邱学华50年代即致力于小学数学教改实验,80年代提出尝试教学 法,90年代才积淀出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己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沙 塔洛夫经40年实验,才提炼出“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赞科夫由1个实验 班发展到1200多个,二十年如一日,方浓缩出教学的五原则,提出“教学要 走在发展前面”的命题。根深才能叶茂,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理论都经过了 艰难曲折的漫长探索。急功近利、应时即景的教学法实验,既不会有明显的 实验效果,也不可能提出面向末来的教学理论。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主要就教学方法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 讨。这些内容包括影响教学方法变革的几个相关因素、教学方法变革特点、 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矛盾及方法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体系建立的科 学化等。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几点研究性结论。作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 教学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教学方法在西方经历的明显变化,清晰地显示 出教与学、师与生的矛盾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动力。师生关系是教学方法 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师生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质就是课堂教学中教 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交流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精髓。教学方法研究重“教 法”还是重“内容”?因此如何对待教学方法与课程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教学 法改革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作者也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关于我国教学方法体系的科学化问题,在论文的最后作者进行了 理论上的探讨。作者认为由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沿用前苏联五。 六十年代的划分标准,即把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知识来源作为划分标准。 因而,我国许多学者及教学论教材上的分类基本上仍未跳出这一“标尺”。对 于当代我国教学方法体系的科学化构建,作者试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既以启发式教学法为基础,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