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市民出行理念的逐渐成熟,公共交通专用道作为一种为常规公交出行提供明显时间优势的道路运行方式已在我国得到广泛支持与普及。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非机动出行传统却碍于道路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无法得到良好发展,使得该群体快速萎缩,严重背离了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新闻中多次出现的应急车辆通行不畅导致救援延误的报道也在不停拷问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种种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目标城市,探索性的提出了非机动车与应急车辆共享公共交通专用道通行的全新概念,通过深度挖掘与调配专用道通行潜力,最终实现提升城市道路系统承载力与安全性的目标。结合我国城市高密度大强度建设、交通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方向,公共交通专用道复合共享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既有道路资源、满足城市多样出行需求、提升通行安全水平的专用道运行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适宜性的公共交通专用道复合共享规划设计手段与政策管理模式。文章首先研究确定了课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包容性城市等经典规划理论对专用道复合共享设计的指导意义;系统解析了专用道复合共享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分别归纳出其本质特征与道路资源需求;总结了复合共享设计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并得出应从空间结构、活动平面和围合界面3个方面制定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道路综合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专用道网络运行等方面的分析与调查明确了实施专用道复合共享的紧迫性,并完成了哈尔滨市专用道网络运行状况普查;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比对,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成果;从空间效率、运转成本和经济成本等层面分析了专用道复合共享的城市综合效益;通过对目标城市的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致因的分析提出了专用道复合共享安全影响优化途径,从道路系统安全性角度明确了课题的可行性。最后,依据上述阶段性成果,研究确定了专用道复合共享设计的目标、原则与设置条件、方式等内容;从专用道复合共享的空间组织、平面设计、界面优化3个角度并针对交叉口、停靠站等代表性空间提出了全面、可行的实施策略;此外还补充阐述了关于专用道复合共享管理、管控的相关策略,从非物质角度完善了课题成果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