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生态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认为,杜威是最早明确对自然持生态学观点的人之一。目前,学界对杜威美学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杜威的审美经验论、生活美学等范畴,本文致力于梳理杜威的生态美学思想,以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意义。本文分四章对杜威的生态美学思想展开论述:第一章论述杜威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爱默生的自然主义、黑格尔的整体观。第二章论述杜威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本章明确指出“生态”不仅体现在单一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在多维度的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杜威实现了对自然部分的“复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敬畏自然。杜威倡导人与他人、社会的民主平等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个人和社会才能够实现永续和谐发展。杜威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他反对任何形式的身心割裂。第三章探讨杜威的生态美学观。杜威的生态美学以整个生态系统为审美对象,杜威的“自然”不断地延伸,不仅包括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杜威生态美学思想中审美主体的意识,主要从“家园意识”“诗意栖居”和“贤乐兼备”三方面来进行探讨。杜威把人类与自然看作是须臾难离的统一体,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美学原则。他认为人在环境之中,人的身心都来自自然,自然就是人类的家园,体现了人和自然的亲和性。杜威的审美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生态互动的结果,体现了人对与自然、社会生态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审美经验的不断涌现使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广袤的大地上。孟子认为“贤而后乐”,只有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在生态审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而杜威则认为生态审美和生态伦理是统一的。在生态审美中,审美主体既可以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也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审美主体可以“贤乐兼备”。最后探讨了生态审美过程。杜威的生态审美过程体现了杜威生态美学的实践观,杜威特别重视环境中的阻力因素、以及对阻力的克服,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平衡和谐的实践维度。杜威的生态审美强调身体的参与,以及身体对感觉的重构,还原了人们本真的生命存在状态。第四章探讨杜威生态美学思想的实践拓展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著名生态美学家曾繁仁教授认为生态审美教育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虽从未提过“生态审美教育”这一字眼,但他所建立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可以说就是生态审美教育的典型示范基地。杜威的教育性经验和审美经验以内在的生态意蕴相互融通,在这所学校里,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达到了空前的和谐。其次探讨杜威的生态美学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意义。
其他文献
笔者首先从程序性行政行为的概念开始,探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划分到此种行政行为类型中,即程序性行政行为的认定问题。其次,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是否具备可诉性进行辨析,笔者认为程序性行政行为能够被司法机关审查,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从150个裁判案件(包括69号指导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大量实务案件探求法院对程序性行政行为是否能够被起诉这一问题的态度。笔者发现,司法实践中对其可诉性的认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了人们相互连接与沟通的工具。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民成了一种新的舆论群体。由于互联网使用的低门槛化使得人们能够畅所欲言,进而不断的产生了新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发生变迁,能够深刻的反映出社会新的精神风貌,也在不断地映射出新时代网民的价值取向。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应该结合近几年的社会变化来研究当下的网络流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控制人口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衍生了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失独老人由于失去唯一的孩子,认知与情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既定事实的否认和对节日的恐惧,沉浸在痛苦和绝望之中,社会行为上主动将自己与亲朋、邻里相隔离,甚至通过辞职、躲进寺庙脱离熟人世界,导致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主动或被动性断裂。但是,失独老人自我隔离并不意味着没有倾诉和与他人交往的需求,相反,他们更渴望被他人理解,更需要他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专利申请数目激增的同时,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数量也创下了新纪录,在近乎一半的专利侵权纠纷中,被告人都引用了《专利法》第七十条的合法来源抗辩事由应诉答辩,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的支持率普遍偏低。本文通过选取不同的变量对法院判决结果的影响,发现以下问题:第一,构成要件认定标准不统一,虽然立法将主观“不知道”细化规定为“实际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但是不同法院制定的审判指
完善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机制,规范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工作,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党内法规体系科学性、规范性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备案审查作为党内法规制定程序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可以保障党内法规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而且也可以保障党内法规同宪法、法律相一致。但是实践中,备案审查暴露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备案审查机制将有助于实现党内法规不断优化升级、与时俱进,维护党内法规体系的统一性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扩张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状态。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的部分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加快了人口、经济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这就造成了部分城市成为了具有极强集聚能力的区域发展增长极,也必然导致一些城市的各类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失,形成了我国目前增长与收缩并存的城市发展状态。城市收缩现象在我国出现不仅暴露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应对城市收缩问题的新挑战。区域发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我国司法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但同时暴露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矛盾。余金平交通肇事案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引起激烈讨论,通过这一案件也表现出检法两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矛盾与争论。通过分析造成检法冲突的内在原因,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路径。其目的在于健全这一制度的应用,更好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本文的第一章是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造成检法冲突的司法背景进行介绍,以及目前学界对检法
作为我们国家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街道办事处的法律性质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承担的主要职能包括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当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体量不断扩大,街道办事处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绩效水平的高低与政府政策的落实程度、政府形象的树立和提升紧密相关。此次研究以X市G街道办事处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对G街道
“巴比伦之囚”使犹太人成批迁至两河流域,并扩散移居至波斯地区。两河流域和波斯地区犹太人的生存环境相当宽松,巴比伦甚至成为继耶路撒冷之后的犹太文化中心。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伊斯兰教统治范式对犹太人影响至深,第三等级(迪米人)的身份强化了犹太人的内部聚合性。蒙古西征时,两地犹太人的社会地位、社团组织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是他们大多从事商业贸易,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犹太人以商业和金融资本置换发展空间,以社团
近年来,技术发展,4G、5G信号大大加快了网络速度,随着政策调整,网络资费也大幅降低,受众的媒介使用、消费随之产生极大改变。目前,移动网络、移动智能已经迅速席卷下沉市场,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也已经影响到下沉群体的方方面面。快手APP正是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发挥下沉市场的长尾效应,牢牢地在短视频平台占据一席之地。政务传播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迅速过渡到4.0的融媒体矩阵传播模式,除了“两微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