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废水中,印染和染料生产工业产生的染料废水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这是因为染料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复杂的芳香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稳定,很难被生物降解。染料生产废水通常具有COD高、色度高的特点,并且很多染料具有生物毒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并可能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染料废水成分复杂,且随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所含成分差别较大,给废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一般物理化学法处理费用高,易带来二次污染。生物法运行成本较低,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论文以偶氮型染料活性嫩黄K-4G、K-6G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法、臭氧氧化法、Fenton法、微电解法四种方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检测预处理后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处理条件对可生化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染料结构变化与可生化性的关系;培养驯化适合于处理对象和处理条件的微生物,用好氧接触氧化法处理经Fenton预处理后、具有较高含盐量的染料液,考察了溶液COD的降解过程,以及影响处理过程的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1)用电解法、Fenton法、微电解法、臭氧氧化法对染料液进行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破坏染料的结构,提高染料的可生化性;(2)用臭氧氧化法进行预处理时,溶液pH和处理时间对处理结果有显著影响;较低的pH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预处理效果;(3)在含盐量较高的条件下,用接触氧化法处理经Fenton预处理的K-6G染料液,COD降解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