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以江开办常熟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点状管理模式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资源保护不力、景点重复建设、无序开发、效益不佳等问题,多要素集成的面域管理呼之欲出。在主体功能区划的启示下,依托GIS技术,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成为了旅游面状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以往的研究中,尚未出现过旅游空间功能区划这一名词,但相关领域的研究很多。   本文从区划、旅游相关区划等角度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阐述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包括地域分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反规划”理论。在分析区划和旅游区划概念的基础上,从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概念和目的、旅游空间功能区的类型、它与其他旅游相关区划的区别等方面阐述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内涵,指出它具有空间全覆盖、主体功能突出、和谐性、动态性的特征,能发挥缓解生态压力、加强旅游区域空间管治、制定区域旅游开发次序的作用。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基本单元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单元,而是通过自然、经济社会等多要素的叠置分析和聚类分析,划分得到的内部地理环境一致或相似的小区。第二,从旅游发展潜力的角度,构建了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因子影响范围、辐射作用程度的不同,分为均质型因子和扩散型因子。均质型因子仅对特定区域发生作用,它的原始数据可以从统计资料、已有的区划成果获取,而扩散性因子的辐射作用遵循距离衰减效应,本文巧妙地借助可达性技术间接地计算出它的影响范围和分值变化。这弥补了以往区划研究中将交通节点、城镇、景点等扩散型因子的影响分值作均质赋值的不足。第三,根据“反规划”理论,直接将自然保护区划入为适度发展区,这也体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旅游空间功能区的划分方法是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的多指标加权求和评价法,求出每个基本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值,根据JENKS断裂法,将其断裂为四类,分别为核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潜力挖掘区。以常熟为案例地进行旅游空间功能区划实证研究,将常熟划分为四大旅游空间功能区。四大旅游空间功能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以其县城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其中核心发展区包括虞山尚湖、方塔园、翁同和纪念馆、昆承湖、沙家浜、服装城等旅游景点在内。最后根据划分结果,提出加强面域协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制定旅游开发次序、共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等旅游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居民消费引发的隐含碳排放是居民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实现居民消费隐含碳减排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居民消费目的的不同,居民消费人均隐含碳排放会呈现出层次特征,正确、客观的认识人均隐含隐含碳排放需求层次特征的变化是隐含碳排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对生态文明建设具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从“不同需求层次人均隐含碳排放如何进行差异化减排”这一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不断膨胀,陆域资源、空间以及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逐渐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世界延伸。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它的出现缩短了区域间时空距离,适应了人类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迅速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动脉和
Based on the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of large megacities,the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modes of transport for over two centuries proves that the best type of
大敦煌地区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月牙泉危在旦夕、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萎缩、阳关与玉门关面临被吞噬的危险、敦煌绿洲与湿地退化、莫高窟病害累累等。党中央、国务院对敦煌生态问题高度重视,温总理于2006年3月31日、2007年1月11日和2007年3月6日分别做了三次重要批示。由蒋有绪院士牵头,组织完成的“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院士咨询项目,于2009年5月16日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及大旅游的思想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产生,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程度来看,现有的合作还主要是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