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意趣与匠人技艺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内檐装折营造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是江南私家园林发展的高峰,内檐装折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居游一体的明清江南造园中逐渐受到关注。内檐装折种类繁多,营造者为文人和匠人,分别为设计和制作的主体。文人主导设计,作为“能主之人”,具有胸有丘壑、从心不从法的设计时才能,主要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主导设计,并积极参与实践。匠人主持制作与安装,有着“技艺之能事”,具有规矩绳墨收放变通、善于度材不差毫厘、群材受规众工听命、工艺精妙巧夺天工的技能。文人与匠人通过地域化的度量体系、丰富多样的图样和工具这些设计与制作的媒介,表达设计构想,进行制作交流。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内檐装折反映了鲜明的文人意趣和精湛的匠人技艺。营造意趣体现在形制、装饰、空间、匾联四个方面,形制生成表现为随宜的样式生成、相称的尺寸权衡、和谐的比例关系;装饰图纹表现为尚雅与适形的图纹装饰、本色与巧搭的色彩处理、合宜与适度的手法运用;空间操作表现为旷奥与虚实的内部空间分隔、主从与曲折的内部空间组织、模糊与流通的内外部空间联系。园林建筑还借助匾额楹联的环境题名、写景功能彰显环境特色,实现由实境向虚境的转化,并提升环境境界。营造技艺体现在材料、构造、工艺、安装四个方面,江南地区选材用料以地区性的材料为主,在选料算料上分别体现出合理灵活、精确周密的特点。内檐装折的构造方式同建筑大木作一脉相承,构造做法自成体系,连接方式环环相扣。作为内檐装折的主要工艺,木作、木雕、油漆作普遍呈现出工序复杂的特点,保证了江南营造的高度水准。内檐装折安装采用整体安装和单体组装相结合的方式,彰显出江南营造先进、科学、高效的特点。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内檐装折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营造者的特点上看,作为设计者的文人不吝投入费用与时间,凭借高度的文艺修养促成了意趣盎然的设计面貌;作为制作者的匠人具有心智咸巧与技艺出众的特点。两者相互渗透,交往密切,协同造物。营造意趣的特点突出反映在设计、实用、节俭、艺术、审美、文化上,分别体现出得体合宜与各有所宜、便适尚用与讲求适用、删繁去奢与崇尚俭朴、遵循古制与制式新番、高雅绝俗与雅俗俱利、文心诗情与画意入园的文人意趣。营造技艺的特点表现在材料、结构、工艺、制作上,包含着营造者推崇顺物之性、制体宜坚、与物相宜、精良为乐的技术思想,并导向人工渐去、天巧自呈的终极追求。江南地域辽阔,各地园林建筑内檐装折的营造意趣和技艺具有微妙的差异。苏南营造者博雅巧慧,营造意趣和技艺以文雅和纤巧为特色;苏中营造者包容通达,营造意趣雅健整丽,在技艺上呈现出材美技奇的特点;浙北营造者、营造意趣和技艺同苏南相近,并凸显出朴雅清奇的特色;浙东地区自成体系,营造者和营造意趣呈现出勤俭尚古、简洁朴素的面貌。造成以上特点和差异的成因,同江南地区平原水乡的自然环境、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灿烂多元的文化风尚、清雅诗意的园居生活密不可分。通过对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内檐装折营造者、营造意趣、营造技艺的探讨,旨在破解明代计成提出的装修之难题,揭示园林中小木作的价值,展现江南营造的智慧体系,彰显人、道、物三者之间的统一,丰富江南园林的研究,推动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审美的提升,使得审美这一名词逐渐的转变成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产品上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胜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在这种影响下,设计师应该从更多角度思考,去满足不同审美人群的需求。“坐具”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供人坐的工具,二是指代地位。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来支撑身体,而它的象征意义则是建立在人的精神和心理上。前者用来支撑身体,后者是用来承载文化。一件既有功能又有象征意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陈从周先生的学术研究经历。首先通过对其人生不同阶段经历进行梳理,阐述其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其次,通过对陈从周先生主要著作及设计实践的分析,总结归纳陈从周先生的造园理法。最后将陈从周先生的造园理法运用于豫竹园设计实例之中。围绕这一主题,论文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以年代为节点作为研究的动线,以陈从周先生的学术经历为主线,梳理其理论及实践成果;阐述其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剖析其园
“人民城市”理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据,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治理城市的历史进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民城市建设经历了复苏与曲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与快速发展、城乡关系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五个阶段,诠释了党领导人民建设城市的光辉历程。“人民城市”理念是对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超越,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在中国的新实践,也突显
沥青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应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实现道路无缝衔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实际投入成本。文章详细分析了沥青道路施工的特点,探讨了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技术优势,并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正>自2020年11月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率先吹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冲锋号以来,上海经历一年多砥砺奋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型,“生活数字化转型、经济数字化转型、治理数字化转型”三者互为依存、齐头并进;“整体型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高屋建瓴、引领潮流,体现了上海在深入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和规律基础上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上海着眼
期刊
独柱墩梁桥因其简洁的外观、超强的户外适应性以及相对较低的造价而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车辆数量急剧增加,道路超载现象频繁出现,独柱墩梁桥发生倾覆破坏的概率增大,这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在多起事故发生后独柱墩曲线梁桥抗倾覆安全评估验算及加固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为了提高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能力,出现在独柱墩上增设钢抱箍盖梁的加固结构。该结构主要由钢抱箍和牛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