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地区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是碳酸岩盐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当前的研究虽已认识到该套储层为丘滩相白云岩叠合岩溶改造作用而成,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对于该套储层的分布规律仍认识不清,进而限制了灯四段更进一步的高效开发。并且在之前关于岩溶储渗体的研究中,尚未明确储渗体是开发方向概念。在已掌握的储层特征基础之上,综合利用野外剖面、岩芯、薄片、测井、生产、试井等多种资料对储渗体特征进行动静结合描述与刻画,进一步揭示岩溶储渗体发育内幕模式,探索高石梯-磨溪区块岩溶储渗体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成岩及岩溶改造作用影响,通过对灯四段沉积相、岩性及成岩作用研究分析,证实灯四段储集空间主要受表生岩溶和埋藏岩溶两种作用影响,表生岩溶控制储层有利相带的整体展布,形成的大型孔洞为埋藏溶蚀所需流体提供储集空间,复杂的腐蚀性流体在大型表生溶蚀孔洞周围进一步叠加溶蚀。(2)通过对比储层与储渗体各自特点,本文首次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描述灯四段岩溶储渗体特征。静态上从单井储渗体划分入手,确定纵向分布规律;动态上以灯四气藏单井渗流特征入手,论证其主要渗流特征为层状平面径向流,通过依序稳态替换法,确定生产过程中压力波及范围大小,进而反映储渗体平面展布规模。(3)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生产数据、试井解释、测井解释以及岩芯岩样分析研究,本文将动态储量作为评价储渗体的主要指标确定了一套高石梯-磨溪灯四段岩溶储渗体的划分标准及评价方案。(4)初步确定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生产特征反映地质认识的方法。通过高石3井等单井生产动态和渗流特征分析,以及平面渗透率、垂向渗透率的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生产主要以层状径向流为主,层状溶洞-孔隙储层横向连续性好。对研究区12口典型井进行生产特征分析,利用依序稳态法,压降法等多种分析方法,描述埋藏岩溶储层的动态生产特征,论证研究区喀斯特大型溶洞系统的存在。(5)灯影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平缓,主要以地层升降为主,灯四段层内具有阶段性表生岩溶溶洞发育。通过单井储渗体划分及井间储渗体对比,结合生产动态分析认为表生岩溶形成的溶洞对储渗体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埋藏岩溶期地层复杂流体在优势通道周围进一步对叠合改造储层。多项证据均表明储渗体在平面上是层状展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