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往来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维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推进中。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也在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77,900亿元,再次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随着不断推进的贸易往来和国际间的密切联系,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也日益增多,除两国地理距离和经济规模等传统影响因素外,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是受到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影响作用也日趋增大。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下,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对外贸易所涉及的商品种类也愈加广泛,商品贸易结构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本文以制度距离为切入点,旨在研究制度距离对我国分类商品贸易的影响效果,从而为我贸易结构转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二:一是研究制度距离对我国商品贸易总额的影响效果;二是研究制度距离分别对我国初级品贸易和制成品贸易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现状阐述及理论机制分析,得到制度距离对我国商品贸易有所影响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再通过实证检验的论证与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在实证部分,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7年的26个国家共260个贸易相关数据,这些贸易伙伴国与我国的商品数据分类完整、数据详实,依据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公式,采用面板随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回归分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制度距离对我国商品贸易总额的影响作用分析,以及制度距离分别对我国初级品贸易和制成品贸易的影响作用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制度距离对我国商品贸易总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我国与贸易国的制度距离越大,两国双边贸易的阻碍作用越大;(2)制度距离对我国初级品贸易和制成品贸易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制度距离对我国初级品贸易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我国制成品贸易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