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立足劳动资源禀赋的优势,承接了大量的从国外发达国家或新型工业国家转移的密集型产业,迅速地成为了“世界工厂”,并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我国代工企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利润率都很低,企业大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这种模式导致我国代工企业对跨国公司依赖性强,企业竞争力弱,对国内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压制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代工企业的利润进一步被压榨,很多企业已经难以维计。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代工模式进行品牌等方面的升级,才能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环节和地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代工企业虽然在品牌升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企业的品牌价值低、规模小、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同跨国大品牌相抗衡。因此有必要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对我国代工企业品牌升级进行研究,明确品牌升级的困境,分析品牌升级的动因、升级路径和升级策略,这有助于我国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环节。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代工企业品牌升级的动因,品牌升级的路径及品牌升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系统的构建了品牌升级模型,并通过多案例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文中提出的模型。品牌升级的动因决定了企业“想不想”升级,基础条件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升级,动因促使代工企业沿着价值链曲线向上进行品牌升级,基础条件为代工企业品牌升级提供支撑,两者共同决定了代工企业是否能够沿着升级路径进行品牌升级。在选择品牌升级策略时,代工企业要根据所处阶段及自身条件调整升级的关键策略以推动企业尽快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本文将时间维度与过程维度相结合,将代工企业品牌升级路径概括为:品牌萌芽—品牌初创—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并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升级的基础条件、动因和重点策略进行了研究。品牌萌芽阶段的代工企业以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生产为主;初创阶段的代工企业生产模式可以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也可以是OEM和ODM并存;国内品牌阶段的企业以OBM (Own Brand Manufacture)为主,可以兼有ODM与OEM模式;国际品牌阶段的企业以IBM(International Brand Manufacture)为主。由品牌萌芽阶段升级到品牌初创阶段主要是建立在初期代工模式积累的资金、经验的基础上,升级主要动因是获取利润和外部环境变化,关键策略是通过规模化及代工生产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初始积累。由品牌初创升级到国内品牌阶段需要企业有自主品牌并有一定的技术,主要升级动因是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生产力的提高,关键策略是通过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技术创新确保产品质量,构建自有营销渠道。由国内品牌升级到国际品牌需要企业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核心技术,营销渠道,升级的主要动因是企业家导向推动和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关键策略是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品牌核心竞争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建设国际品牌。最后,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对品牌升级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将品牌升级与代工企业相结合,希望为中国代工企业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事实及理论依据,使我国代工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环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