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静脉插管静脉窦内弹簧圈或/和明胶海绵植入致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可行性、优缺点。观察脑静脉窦栓塞的DSA和MRI表现,研究急性脑静脉窦栓塞后脑实质的MRI信号、ADC值的变化及时间ADC值演变规律,试从分子运动微观水平探索静脉窦栓塞引起的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研究脑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静脉窦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对静脉窦栓塞的诊断价值。
经实验得出:
(1)在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建立阶段和脑实质MRI检测阶段分别采用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法和氯胺酮复合麻醉法安全有效。
(2)经皮穿刺静脉插管脑静脉窦内弹簧圈、明胶海绵植入致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有效可行,此方法不开颅,脑组织无人为损伤,更加接近实际发病状况。
(3)单纯明胶海绵栓塞脑静脉窦可再通;单纯弹簧圈栓塞只能达到脑静脉窦部分栓塞的效果;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能达到完全栓塞的效果。
(4)脑静脉窦完全栓塞组在栓塞后3 0 min即可表现为静脉引流区脑实质T2WI、DWI高信号和ADC值的减低。
(5)脑静脉窦完全栓塞组ADC时间信号演变规律是1 h时ADC值均降低到最低点,直窦、窦汇栓塞组下降程度比Rolandic静脉后方栓塞组大,1 h后Rolandic静脉后方栓塞组ADC值开始回升,48 h达最大值后ADC值又缓降。
(6)脑静脉窦完全栓塞后侧脑室体积较栓塞前略有增大,同时合并有脑实质的水肿,提示静脉窦栓塞后颅内压增高时侧脑室可以代偿性的增大。
(7)静脉窦栓塞后2D TOF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以清楚显示上矢状窦栓塞情况,与DSA相比符合率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