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formes),鲤科(Cyprinidae),鲢亚科(Hypophthal-michthynae),是我国江、河、湖、库等大水面水体中特有的半洄游性鱼类,也是大水面水体中的主要养殖对象。本实验首次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结合形态学研究手段,对湘江流域两种不同体色鳙鱼(白鳙、黑鳙)群体的生物学及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两种体色鳙鱼的胸鳍、尾鳍和体表颜色有明显的差别。测量代表鳙鱼生物学特征的11个度量性状,处理11项比值并进行T值检验。结果表明: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体长/眼间距、体长/尾柄长等四项比值差异极显著,尾柄长/尾柄高差异显著。通过抽查不同生长时期的体重,发现2~+及以后的黑鳙比白鳙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从两种体色鳙鱼尾鳍提取基因组DNA后经过预实验,优化PCR扩增反应条件,确定PCR反应参数。从80个10bp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数量丰富的引物,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得到RAPD产物的分子量在95-2359bp之间,总计265条谱带。其中,黑鳙群体总共扩增出236个位点,多态位点数80个,多态率为33.90%;白鳙群体共扩增出257个片段,其中98个片段呈现出多态性,多态率为38.13%。各引物检测到的RAPD位点数在182-220之间。计算两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712,遗传距离为0.1379,两群体间的平均杂合度为0.1288;黑鳙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9150,遗传距离0.0887,平均杂合度为0.085;而白鳙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9213,遗传距离为0.0819,平均杂合度为0.0787。表明两种体色鳙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在两种体色鳙鱼个体RAPD产物中,3个随机引物的电泳图谱上能读出明显群体差异带。记录为黑鳙S7-537bp,白鳙S7-608bp,S7-1523bp,S7-1682bp,S26-324bp,S26-283bp,S26-224bp,S26-175bp及S28-365bp。两群体个体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鳙群体属于黑鳙群体中的一个独立分支。本实验为鳙鱼良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分子水平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