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运动员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研究。从各个训练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起止时间及年限特征、各训练阶段的负荷特征以及以张虹为例,个体化分析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实际训练效果进行参考,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在全程多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培养优秀的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分四个阶段进行训练更为合理,基础训练阶段年龄在9-14岁之间,专项提高阶段的年龄在14-18岁之间,最佳竞技阶段的年龄在18-25之间,高水平保持阶段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我国女队运动员受训平均年龄为22.4岁,起训年龄在7-14岁,训练年限平均在11.8年。2基础训练阶段对运动员来说是技术定型的关键期,身体负荷训练反应速度,快速力量及有氧耐力为主,负荷量度安排不易过大,如果运动员过早的进入到专项提高阶段这样训练的效果会适得其反。3专项提高阶段在上一训练阶段的基础上无氧耐力训练比例增加,有氧耐力相对降低,总体负荷量度无显著变化,仍以速度训练为主。此阶段训练要有科学性,方法有针对性,内容有时效性,更要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从而发挥运动员最佳训练状态。4最佳竞技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负荷量度明显提高,此阶段训练任务以反应速度、快速力量和混氧耐力为主。为运动员出成绩的最好时期,因此教练员更要注意训练的方式与方法,要让运动员的各项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安排在比赛中来检验训练成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改善训练计划,做到最大化的有效训练,来取得更好的成绩。5高水平保持阶的训练任务以反应速度、混氧耐力和相对力量为主,要保持自身高水平的竞技状态,负荷量度较上一阶段稍有下降,但仍保持大强度训练,此阶段的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已达到了顶峰,因此更应该注意此阶段训练的方法与内容,要避免意外受伤。6教练员通过了解张虹自身的特点与先天优势为其量身制定专业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合理的饮食搭配,掌握适合张虹的训练方法,充分发掘其潜能,为夺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