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的价值在于实现会计信息的价值增值。审计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在内部控制进入审计视野后发生了新的变化。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优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一系列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领域。目前,在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关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为研究对象,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角度,采用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审计披露情况来分析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首先,本文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文献。通过分析评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关于机构投资者与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部分奠定基础。其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主要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分析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会对内部控制审计产生积极影响。再次,用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关于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审计影响的三个假设,并通过收集整理2012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的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检验发现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对内部控制审计产生影响,其中: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化,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不明显;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程度越高。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实现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化和多元化;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发挥治理效应,实现积极股东主义投资;培育优秀的机构投资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