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艰苦的工作环境、强大的工作强度决定了健康的体魄是农民工首位的生产要素,然而他们的健康却不能得到社会的足够关注。因此,对农民工的健康需求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建筑业对我国社会和农业经济整体发展过程中解放出来的过剩劳动力具有强大的就业吸纳作用,同时从事建筑业劳动的人员中农民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具有强烈而又显著的行业特征,鉴于其众多的从业人数、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从业环境、巨大的劳动强度、较长的工作时间、流动性强等特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管理问题显然不可小觑。研究目的:本课题对这一特殊就业群体——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农民工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资料,并为建立适合农民工群体的健康评价和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笔者于2010年7月至12月选取太原市城区的三个大型建筑工地对农民工进行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资料进行整理,获得有效问卷908份,为本研究分析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条件。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Grossman的健康需求理论,调查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时点健康状况,采用客观性的身体质量指数和主观性的自评健康指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收入群从事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差异。依不同的衡量健康指标,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与Grossman模型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的预测进行比照分析。研究结论: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从农民工对健康状况的自评结果来看:1)不同收入群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随着收入等级的递升,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而逐渐改善;2)不同个人特征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3)与外出务工前的健康状况相比,23.5%的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倾向,可见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存在不断恶化的现象;3)从客观性的健康指标身体质量指数来看,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个人特征差异和收入等级差异。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的实证研究表明:1)基于客观性评价指标的模型中,性别、婚姻状况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基于主观性评价指标的模型中,性别、婚姻状况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效应;2)每周工作时间、年龄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存在显著的负效应;3)收入状况、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文化程度这四个因素对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效应;4)太原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收入群的回归分析模型中存在显著差异;5)从总体情况来看,采用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较采用自评健康指标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指标的回归结果更加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对策建议:1)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提高职业健康水平;2)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卫生服务;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4)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