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规则是立法文本中最主要的内容。而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条件句来表达。条件句也是本次翻译任务的难点。研究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条件句的构成规律是成功翻译条件句的基础。一方面,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有规律。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一个法律规则,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条件部分(conditions)和法律后果部分(legal results)。条件,是指形成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或者条件;法律后果,是在一定的法律事实或者条件下所发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法律规则英文句式有一定规律。在英语立法文本中,法律后果,通常被认为是法律规则的核心,一般用主句表达;条件部分,一般用从句或者类似成分表达。本文在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的逆转换翻译理论(back-transformation translation theory)、卡特福德(J.C.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translation shift theory)和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的翻译三原则(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的基础上,结合立法文本中条件句特点,建立了四步翻译法。该方法的新颖性在于:本方法将传统翻译理论与立法文本特点相结合,制定了立法文本中条件句翻译的具体解决方案,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译者利用本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辨识原文的句子结构和意义单元,并可以翻译成逻辑清晰、专业性强的目标文本。本报告的翻译实践显示这一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立法文本中条件句的翻译问题。四步翻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断句。首先对全句进行分析,找出法律规则中的条件部分(conditions)和法律后果部分(legal results),然后将句子内容分成两部分,即条件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条件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的内容一般区别明显,但在英语行文中,有时两者会交叉在一起,需要进行辨别。第一步的断句处理,为进一步分析和转换打下基础。第二步:逆转换。第二步是打破源语的表层语言结构,分解出源语的核心句,从而进入语言的深层结构,为下一步的语义转换做好准备。不同语言之间的表层结构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在深层结构相同点更多。语义转换在两种语言的深层结构上转换更为容易。逆转换的操作顺序为:先写法律后果部分的核心句,后写条件部分的核心句。第三步:正转换。第三步的目的是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为目标语的表层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把源语的核心句直接转换为目标语的表层结构。这一转换实现了源语到目标语之间的语义传递。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在正转换过程中,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不可避免。通过正转换,完成译文的初稿。第四步:重构。第四步的目的是对译文初稿进行全方位完善。法律翻译应以传递源语意义为第一要务,因此,首先,检查译文意义是否完整,译文中的法律规则是否清晰明了。第二,检查译文的用词、句式结构和语体是否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第三,检查译文语言是否通顺。经过第四步的重构完善,产生最终译文。本文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材料的选择原因、文本句式特点和翻译难点。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翻译计划、译前准备、翻译执行、译后管理。第三部分为四步翻译法的构建,包括四步翻译法的构建背景、四步翻译法的定义、四步翻译法的描述、四步翻译法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翻译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翻译3个典型条件句,即“where条件句”、“if条件句”和“unless条件句”,作者论述了四步翻译法在立法文本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过程。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报告的主要发现,并说明了不足之处。通过本项目,一方面,作者希望提高立法文本的翻译技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为其他从事立法文本翻译的译者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