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盟作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指导思想以自由主义为依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此前的中国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厚的自由主义思想资源,另一方面是现实中的中国自由主义价值异常贫困;此外,当时专制政府自由民主形式的虚置及民盟本身内含的若干自由主义的因子,也从不同的角度推动民盟向自由主义靠拢。一句话,是历史的与现实的因素双向互动造就了民盟的自由主义。 至此,民盟就沿着自由主义价值上律他性与自律性的两个向度来贯彻和体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立场。简言之,在律他性范围内,推崇宪政,崇尚宽容,提倡人权;在自律性方面,严格遵守合法性、认同性与责任性原则。这样,民盟一者用自由主义理念来构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蓝图,二者也暗示自由主义之路并非是康庄大道,它还充满坎坷和曲折,需要付出心血、辛劳乃至生命。 但是,民盟的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与时代的产物,除了自由主义本身所固有的一般共性外,还深深地烙上了所处时代的印痕,换言之,它在回答了自由主义所必须的提问外,亦对自己身处的现实困境作出特别的解答。如此,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主至上倾向,鲜明的民族自卫立场,而且还带有某种程度的激进主义色彩。不过,这些特性并不影响民盟自由主义的本质,也无碍它推动历史与社会的前进。 在结果上,民盟自由主义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而且亦内存许多负面因素与非己思潮色彩,但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确实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也尽管民盟自由主义因各种原因而渐趋归隐,可归隐的背后,却留下了深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