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越来越多,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外贸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货物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20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达到了空前的14221.2亿美元。但是,在对外贸易繁荣发展的背后,中国的国际贸易风险却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有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帐款超过1000亿美元,同时这种海外呆坏帐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出口企业的逾期海外应收帐款和由此形成的呆坏帐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质量。 中国巨额海外应收帐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业务操作不规范,出口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部分出口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交易前不重视对国外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交易过程中又过分迁就客户,而一旦形成逾期应收帐款,如何追讨的问题又成为出口企业的一大难题。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信用证的使用率将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承兑交单、付款交单、赊销等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这些结算方式依托的是客户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在给出口企业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信用风险,而即使采用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同样也会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出口企业应加大对收汇风险的研究,科学地进行收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采取各种得力措施规避风险,保障收汇安全。一是业务操作要谨慎从事,规范操作;二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从源头上杜绝风险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出口企业应适应世界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信用风险制度建设,设立相对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对贸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支持的、非赢利的政策性保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