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表达OCⅠ基因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甘薯品种栗子香和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将水稻巯基胰蛋白酶抑制剂(OC’I)基因导入到甘薯品种中,获得了对甘薯茎线虫病具有一定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主要结果如下: 1.以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建立了甘薯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Gus检测分析了乙酰丁香酮浓度对gusA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能够显著提高转化效率,适宜的乙酰丁香酮浓度为30 mg I<-1>。对栗子香和徐薯18胚性细胞团的潮霉素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培养基中适宜的潮霉素浓度分别为25 mg <-1>和7 mg l<-1>。用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携带pCAMBIAl301,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和B.葡萄糖苷酸酶(gusA)基因)侵染栗子香的1776个胚性细胞团,通过选择培养,获得了289个抗性愈伤组织。将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再生培养基上,经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2218株拟转基因植株。GuS检测、PCR、dot blot和Southem blot分析表明,gusA基因已经整合到甘薯基因组中,T-DNA插入拷贝数为1-4个;转基因植株占拟转基因植株的90.37%。将转基因植株移栽到大田,对其块根进行GUs检测,结果表明gusA基因在块根中稳定表达。 2.将质粒pBinh的水稻巯基胰蛋白酶抑制剂(OC I)基因的酶切片段插入到质粒pCAMBIA130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质粒pCAMBIAl301-OCI,并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构建了植物遗传转化双元载体EHA105/pEAMBIA1301-OCI。 3.利用本研究所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将OCI基因导入栗子香和徐薯18中。用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携带pCAMBIA1301-OCI)分别转化1450个栗子香的胚性细胞团和1710个徐薯18的胚性细胞团,通过选择培养,分别获得了228个和489个抗性愈伤组织。这些抗性愈伤组织经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分别再生出1715株和2119株拟转基因植株。通过GUS检测以及PCR、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OCI基因已整合到甘薯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百分率分别为90.29%和92.78%。将这些转基因植株移栽到大田,对徐薯18转基因植株的块根进行甘薯茎线虫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块根的感病面积只有24.45-65.04%,而对照(非转基因植株的块根)高度感病,表明表达OCI基因的转基因甘薯植株的茎线虫病抗性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主要是依靠其叶片等器官的光合作用而生产的,水稻植株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叶片是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因此定位和克隆与水稻光合作用相关的新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对阐明光合调控机制和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水稻的光合能力,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叶色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不仅在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可
近年研究表明,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EC1.13.11.12)是脂质降解的关键酶。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可以减轻脂肪酶促氧化反应,延缓种子衰老,增加稻谷的耐储藏性。水稻的米糠和种胚中,存在三种脂肪氧化酶同功酶LOX1,LOX2和LOX3。LOXs缺失体是单隐性基因控制性状,LOXs的缺失并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标
本研究以受体小麦LK906及其转反义PLDγ基因小麦后代为试材,进行特异PCR、RT-PCR扩增等分子检测,筛选得以表达的转反义PLDγ基因小麦转化体,并对其性状表现及光合生理特性等与其受体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反义PLDγ基因表达的小麦突变体。经特异PCR扩增,RT-PCR扩增,得到了与阳性质粒完全一致的500bp和195bp的目的片段。证明反义PLDγ基因在转基因
选用黑龙江省典型粳稻品种(系)8个,于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在四种栽培条件下(两种插秧规格、两种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寒地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的内在规律,以及在不同栽培方式下,二者的变化,以期对水稻高产育种和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 1、在保持或略低于现有穗数水平下,选择二次枝梗数较为适宜、二次枝梗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的类型,有望获得高产品种。...
以含Xa23的水稻品种WBB1为亲本,分别与含Xa4的恢复系及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杂交,对后代进行白叶枯病菌系接种及SS分子标记检测,进行Xa23和Xa4的聚合及Xa23显性程度观察,实验结果如下:1.Xa23与Xa4聚合体比含Xa4的恢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很大的提高,经C1~C7菌系接种,病斑普遍在1cm以下,抗性水平达到高抗水平,2.以Xa23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Xa2
通过不同氮钾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时期油菜各器官中的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及钾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其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叶片、茎枝及全株的钾素含量随生育进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壳中的钾素含量在开花后的20-21天以内随角果的生长呈下降的趋势,以后又随角果的生长逐渐提高,角果成熟前(约开花后50天左右)果壳的钾素含量又有所下降。子粒中钾素含量一般随子粒的生长发育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前期下降的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