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呼吸专科就诊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哮喘的治疗和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就诊的226例哮喘患者,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过敏性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家属受教育程度、治疗依从性、肺功能试验和评估哮喘控制水平,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八项因素对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肺功能指标和哮喘控制水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共计226例哮喘儿童,年龄范围4-16.6岁,均值7.8±2.9岁。男性135例(59.7%),女性91例(40.3%),男女比例1.5:1。BMI肥胖超重54例(23.9%),BMI正常172例(76.1%)。(2)哮喘控制水平:完全控制104例(46.0%),部分控制89例(39.4%),未控制33例(14.6%)。上述八项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提示SPT尘螨阳性、ICS不规律使用、家族湿疹史显著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PT尘螨阳性、ICS不规律使用是影响哮喘达到完全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FEV1%、PEF%、MMEF%、MEF25%、MEF50%、MEF75%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63、0.466、0.318、0.349、0.399、0.374,其中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PEF%、FEV1%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我院呼吸科就诊的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SPT尘螨阳性、ICS不规律使用显著影响哮喘达到完全控制。肺通气功能指标与C-ACT/ACT评估的哮喘控制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目的应用了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了解西南地区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吸入性过敏原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专科进行了吸入性过敏原SPT的43287例儿童,对其年龄、性别、年份、季节、居住地、过敏性疾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287例儿童SPT的总阳性率为67.8%,阳性率在前六位的过敏原为粉尘螨(55.2%)、屋尘螨(54.6%)、热带螨(45.7%)、猫毛(15.1%)、蟑螂(12.3%)、狗毛(9.4%),螨类总阳性率为62.5%。2.螨类、猫毛、蟑螂、狗毛主要过敏原SPT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P<0.05)。3.男性四类主要过敏原SPT阳性率高于女性,其中螨类、蟑螂的SPT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年份的主要过敏原的SPT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猫毛外的主要过敏原SPT阳性率2010年和2011年高于其他年份。5.不同的季节四类主要过敏原的SPT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夏秋季节较高。6.西南地区的不同居住地四类主要过敏原SPT阳性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不同的过敏性疾病中四类主要过敏原的SPT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鼻炎和结膜炎患儿的螨类过敏原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的过敏性疾病(P<0.05)。结论螨类是西南地区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螨类、猫毛、蟑螂、狗毛主要过敏原SPT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在不同年份和居住地也存在明显差异。哮喘、鼻炎和结膜炎患儿的螨类过敏原SPT阳性率高于其他的过敏性疾病。早期明确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种类,达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