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管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红枣生长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20年4月~10月在民勤县勤锋林业实验站进行,以当地7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砂管灌3个不同灌水量(灌水定额分别为300 m3/hm2(W1),375m3/hm2(W2),450m3/hm2(W3))和1个滴灌对照处理(450m3/hm2(CK))进行大田试验,探究砂管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变化、枣树生长特性及果实动态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红枣品质的影响,结论如下:(1)枣树全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K>W3>W2>W1,对照CK的平均含水率达到14.46%,W3略低于对照,其中0~30cm土层内,对照CK的土壤含水率最高,30~50cm土层内W3的土壤含水率最高,50cm以下土层内对照CK和W3的土壤含水率较高且基本保持不变,W2的土壤含水率在90~100cm土层内迅速下降(灌溉水最大入渗深度为92cm),而W1的土壤含水率持续下降(灌溉水最大入渗深度为75cm)。(2)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变化规律,在果实膨大期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似,均随时间的变化先升后降,萌芽展叶期土壤温度在13:00达到最大值,其他物候期土壤温度均在15:00达到最大值。9:00土壤最高温度为21.5℃(15cm处),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升-降的变化规律;11:00土壤温度逐渐上升,地表5cm处土壤温度最高,从地表向下温度逐渐降低;13:00、15:00、17:00表层5cm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土层温度,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不断下降。整体来看,15:00各土层土壤温度最高,9:00土壤温度最低,不同土层地温从大到小依次为W2>W3>CK>W1。(3)枣树耗水量和耗水强度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枣树全生育期W3总耗水量最大,达427.13mm,W1总耗水量最小,为289.76mm。与对照CK相比,W3的总耗水量大,W1和W2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耗水强度的变化规律与耗水量相同。不同灌水处理下枣树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从萌芽展叶期到果实膨大期增加,进入果实成熟期后迅速下降。(4)叶片厚度、叶绿素、氮含量、枣吊长度、冠幅和座果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枣吊长度相对生长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减小-持平的趋势,W3处理下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CK,而W1和W2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5)果实生长存在两个明显的膨大高峰期。膨大期前10天为第一个高峰,第24天后出现第一个低谷,第35天左右达到第二个高峰,第55天左右降至最低。果实膨大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加,W3处理下果实膨大速率最高,对照CK次之,W1和W2果实膨大速率低于对照。骏枣果实生长发育呈典型的“双S”曲线型。(6)W3产量最高,达12589.2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大(29.47kg/(m3·mm))。与对照CK相比,W3的单果重、横径、纵径、蔗糖、果糖、可溶性总糖、糖酸比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形指数较低,外观和口感更佳;W1和W2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果实外观品质均低于对照CK,但W2的糖分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7)枣树产量与土壤水分之间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果实外观品质与土壤水分之间均是极显著相关关系,两者与土壤温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产量与各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果实外观品质与枣树生长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营养品质与生长指标间相关性不大。综上可知,灌水定额为450m3/hm2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且砂管灌优于地表滴灌。因此推荐民勤当地在灌水定额为450m3/hm2的条件下利用砂管灌进行枣树灌溉。
其他文献
苹果是世界上主要的鲜食水果之一,而果皮颜色是决定苹果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果树芽变是果树育种的重要来源,具有选种周期短、育种进程快的特点,是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元帅系是最容易发生芽变的苹果品种,因此,对元帅系苹果突变体的基因组变异检测将为苹果芽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元帅’(G0)及突变体‘红星’(G1)、‘新红星’(G2)、‘康拜尔首红’(G3)和‘瓦里短枝’(G4
化肥过量施用,利用率低,是蔬菜生产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蔬菜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以“青笋”为试材,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K1,即当地农户普通化肥习惯施肥量)、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1)、缓释肥减量施肥(T2)、缓释肥常量施肥(T3),T1和T2较常规施肥总施肥量减施35.2%。探讨在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用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大棚莴笋生长生理、养分利用、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也是全民比较喜爱的蔬菜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诸如连作障碍、病虫害危害等问题,其中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辣椒整个生长发育期均有可能发生,减产达30%~100%,因此亟需解决辣椒种植过程中连作障碍、病害等。结合我国近年来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材料广泛,但利用率低的现状,针对辣椒主要病害防治,研发兼具促生及生防
在河西走廊气候生态条件下,为了解决戈壁建造日光温室需要“客土”回填而对原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问题,保障当地日光温室桃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一年生的油桃品种‘中农金辉’为试验材料,株行距为0.9 m×2 m,设计135 L、225 L、360 L和576 L限根体积(root restriction volume,RV)处理(RV135、RV225、RV360和RV576)和1440 L对照(CK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多年生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分蘖迅速、耐践踏、抗逆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草坪草种。作为典型的根茎型禾草,通过根茎不断产生新的根茎芽与分蘖株进行种群扩充,是草地早熟禾再生能力强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前期试验,从10个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中筛选出3个根茎扩展能力显著差异的材料,以LZYZ(根茎扩展能力强)、DXWY(根茎扩展能力中等)及DXAD(根茎
植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应用前景广泛。相对于一些一年生、且生物量小的镉(Cd)超积累植物而言,草坪草具有适应性强、多年生、耐低修剪等优点,可以迅速地覆盖地表,防止重金属通过水或风的侵蚀迁移到别处,这些优点使草坪草比其他超富集植物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前期研究表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和耐Cd性,但是高浓度Cd胁迫会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因子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首要因素,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又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运动。植物叶片特征最能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反映的重要特征,也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路。本文通过研究微气候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植物对微气候环境的指示与响应。以兰州市车流量小、植物资源丰富且远离工业污染区、土质较软、
为探究接种根瘤菌对豌豆重茬障碍的缓解效应,筛选具有应用潜力的根瘤菌,对豌豆的重茬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对2种不同品种豌豆(L6:陇豌6号、D8:定豌8号)进行正茬、重茬种植,以接种单一菌(R1:ACCC15657,R2:ACCC15735,R3:Wa32)和混合菌(R4:ACCC15657+ACCC15735,R5:ACCC15657+Wa32,R6:ACCC15735+Wa32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 var.italica Planch)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以食用由无数花梗和花蕾组成的花球为主,因含有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GRA)和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等丰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而备受关注。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处理下西兰花毛状根中GRA和SF会大量释放至液体培养基中,但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少,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极为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基于滴灌技术节水高产的特点以及枣树耐旱的特性,滴灌枣树适宜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发展。红枣作为民勤县区当地广泛栽植的特色经济林果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制度导致红枣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低下。为探究适宜当地的枣树灌溉制度,本研究于2020年在民勤勤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