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汲水式气动雾化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湿式治理方法存在对呼吸性粉尘捕集效率低、能耗成本高、喷头易堵塞、现场适用性差等问题,而气液两相雾化降尘是一种不易堵塞、成本低廉的强动力方式,但目前国内外此类技术及理论对呼吸性粉尘的治理缺乏针对性。尤其,涉及低气、水压力下的超音速气动雾化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还未明确,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对超音速汲水式气动雾化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进行研究,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工程实验等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得成果如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高速气流中单颗粒雾-尘碰撞耦合三相流数值模型、可压缩气流管内跨音速流动模型、二维轴对称管内跨音速雾化模型,并与雾化实验相结合,研究揭示了传统湿式降尘方法对呼吸性粉尘效率低的原因;得到了以水-煤尘为基质的最佳润湿雾-尘粒径比k;粉尘表面线积分润湿度随雾-尘相对速率、撞击角度、接触角的变化规律;气动喷雾降尘对呼吸性粉尘达到高效润湿的雾滴分散度、速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参数。其次,利用所建立的可压缩气流管内跨音速流动数学模型研究得到了四种典型拉瓦尔喷管在不同气动总压下的气流速度、压力、密度等流场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0.3~0.6MPa低压喷射时,喷管达到高效稳定运行效果的最佳缩扩比、膨胀角和形状参数。再次,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的可压缩气流管内跨音速流动中液滴雾化的数值模型,并提出区别于传统“孔式”的“探针式”液相离散方式,研究得到入口气动总压力、喷管结构参数及液相离散方式对液滴破碎雾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雾化效率高且稳定的最佳喷管结构参数。根据范式空间不同基底间的关系,推导了以之为基础的维度转换的可压缩气流跨音速流动中液滴破碎雾化场特性参数方程组,并建立数值模型,实现了对拉瓦尔管内及近场区域超音速雾化及雾滴喷射过程的三维表征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研究探针式与孔式喷管内及近场区域的雾化喷射过程,分别得到两种离散方式的雾场特性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揭示了拉瓦尔喷管内及近场跨音速雾化喷射机理。然后,经雾化实验研究确定了探针在管内的最佳离散位置。在对跨音速流场特性分布及雾化破碎过程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超音速汲水虹吸式气动雾化方式,将传统雾化方式的“以高压射流穿透超音速气流雾化”转变为“利用超音速气流高速负压区汲水虹吸雾化”。以最佳结构参数的探针喷管为核心研发了超音速汲水虹吸雾化装置,并通过实验得到该雾化装置的雾滴细观动力学特性分布规律;确定了超音速汲水虹吸气动雾化方式的能耗参数和防堵机制。接着,通过与超声干雾抑尘方式的控尘对比实验,确定了超音速汲水虹吸式气动雾化方式的雾化效率、粒径分布、降尘效率、捕尘细观动力学特性及对不同分散度粉尘的分级效率。解决了因干雾抑尘方式所喷射雾滴柔软无力,对PM10以下的煤尘难以形成高效捕捉,降尘效率有限的问题;根据超音速汲水虹吸式气动雾化方式的雾化特性和控尘特性,揭示了其捕尘细观动力学机理。最后,在对超音速汲水虹吸式气动雾化特性与捕尘细观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在煤矿选煤厂准备车间一楼进行了现场工程的适用性研究。依据所建立的风流-煤尘污染数值模型研究得到受现场风流运移、生产工艺影响下的煤尘污染规律,并依据前期对雾化特性及捕尘细观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实施了控尘系统;对比研究了系统运行前后的雾化降尘效果,全系统凭借低能耗、低润湿度和良好的雾化效果,实现了以高速气雾对胶带机落料口、机尾、胶带走廊链接处内外侧等区域,以及上煤道百余米煤流运输的全覆盖,验证了该技术的节能、高效的煤尘综合治理应用效果。本文有图123幅,表20个,参考文献229篇。
其他文献
视觉目标跟踪技术一直是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采集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复杂场景中保持较高的跟踪准确率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复杂场景主要包括:目标形变、遮挡、快速运动、光照变化、相似物体干扰、背景杂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复杂场景下匹配寻优目标跟踪展开研究
大型机电设备系统内部结构和单元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或单元一旦发生故障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前复杂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应考虑复杂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多状态性、各单元状态概率和状态性能水平信息不确定性、单元间的共因失效性、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时序性、不同单元参数的随机变量分布类型差异性问题进行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这样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
学位
炼焦煤兼具燃料与原料双重属性,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且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深部煤层硫分高,特别是有机硫含量高。硫含量是影响煤自燃的重要内因,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向下延伸,高硫炼焦煤面临自燃危害的巨大挑战。炼焦煤自燃兼具煤矿安全、环境污染、稀缺煤资源损失三大危害。因此,研究其自燃特性及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结构-反应-机理的基本思路,综合氧化反应实验与反应分子动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次数的增加以及空间碎片之间的碰撞解体,空间碎片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空间碎片与在轨航天器的碰撞概率也会持续增长。为保障载人飞船、太空站以及各类卫星的安全运行,对空间碎片进行高精度的跟踪监测势在必行。激光测距技术作为目前空间目标跟踪探测技术中精度最高的一种空间技术,已被世界各国用于空间碎片的探测,其探测原理与卫星等合作目标的探测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实际观测
数字化、智能化是矿井通风工程安全、高效发展的方向,通风参数自动获取、监测数据预处理与网络解算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支撑。矿井通风智能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平台建设认知不足、监测传感器选址不科学、监测数据降噪方法不明确、体积流量假设对深井(或热害矿井)风网解算不理想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通风智能化的发展。基于此,论文采用归纳演绎、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矿井智能通风系统架构和实时网络解算关键技术进
学位
我国北方大部分路基施工的施工都是在季节性冻土或者长期冻土层上展开的,冻土在冬季负温条件下内部的孔隙水会变成固态冰,进而使得冻土具有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同时,冻土内部存在的固态冰、液态水和气体互相混合,使得冻土变形和岩石变形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以及冻土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流变性质也比岩石的明显。这些复杂内因以及温度、应力等外界因素导致了工程竣工后,路基上部道路、构筑物发生失稳破坏、路面鼓包开裂等现象
一般认为无烟煤不易自燃,而阳泉矿区的高变质无烟煤层开采过程中时常遇到煤中非均质赋存的伴生硫铁矿物,导致煤自然发火,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开采。论文以阳泉矿区4个典型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煤中内在黄铁矿、伴生硫铁矿物及其氧化产物对煤自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伴生硫铁矿物诱发无烟煤自燃的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实验研究得出,煤与伴生硫铁矿物中硫的赋存形态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