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N+V+在NPL”与“N+V+在NPL”两种格式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两者存在某些联系,在使用上也有一些区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从本体角度对两种格式进行研究的核心问题可归结为,“在NPL”处于两种不同的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问题。以往的研究集中于“V”与“NPL”上,对格式整体及语用特征的研究较少,对两种格式进行专门、系统的比较研究则更为少见。鉴于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汉语本体研究出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力求简洁、全面地考察了“N+V+在NPL”和“N+在NPL+V”两种格式的构成与应用情况,即在什么条件下能用前者,在什么条件下能用后者,什么条件下两者皆可,但有哪些细微差别。具体地,本文先从动词和“在NPL”自身的特点入手来分析“在NPL”在句中的位置,最后从整体上比较分析两种结构。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因此,在上述本体性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两种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策略问题做一些探讨。全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通过对以往有关研究成果的回顾,确定“在NPL”在“N+在NPL+V”和“N+V+在NPL”两格式中处于不同句法位置的制约因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阐明研究的意义,并交代研究的思路和语料使用情况。第二、三部分分别对“在NPL”能进入“N+V+在NPL”、“N+在NPL+V”格式的情形进行专门研究。讨论能进入两格式的动词与“在NPL”的特点及分类。另外还分别对两种格式进行整体性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在NPL”可进入“N+在NPL+V”和“N+V+在NPL”两种格式,但语义、语用上的不同情形进行研究。讨论能进入两式的动词的特点及分类、“在NPL”的分类及特点,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格式教学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