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保护区顾名思义是为防止地下水源遭受污染而划定的保护区域,是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的有效措施。对于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改善地下水水质,实现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潍坊市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为进一步缓解用水紧张问题,当地政府决定启用黄旗堡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对潍坊市进行供水。为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需要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本文以黄旗堡地水源地作为研究区,在调查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技术要求,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详细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等资料基础上,借助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查明了含水层基本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保护区划分所必备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2)通过粒子追踪确定各级保护区范围,通过模拟得到研究区100日示踪粒子最长流程线为93.2m,一级保护区面积0.4km~2;1000日示踪粒子最长流程线为814.7m,二级保护区面积24.12km~2;25年示踪粒子最长流程线为4884.6m,准保护区面积66.59km~2。(3)利用公式计算法求得一级保护区半径为58.53m,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0.24km~2,二级保护区半径为585.3m,保护区总面积20.07km~2;准保护区半径为5341m,保护区总面积93.4km~2。(4)对比公式计算法与数值模拟法的划分结果,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各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0.4km~2,二级保护区面积为24.12km~2,准保护区面积66.59km~2,并根据划定的范围对保护区地下水水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