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剧能超越国籍超越时间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因其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紧凑的剧情结构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同义词是莎剧中一大语言特色,莎剧中的同义词及其汉译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莎剧的研究中,莎剧中同义词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因此本文选择莎剧《威尼斯商人》作为语料来源。根据国内学者孙常叙在《汉语词汇》中的记载,英语中同义词的使用较中文更为普遍,同义词的定义都以“意义相近或相同”为标准。本文分析了同义词的类别、差异和功能。同义词的类别、差异和功能这三者间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同义词的差异和功能。同义词可以分为完全同义词、部分同义词和特定语境下的短时同义词,不同类别的同义词体现出同义词的差异,而根据同义词的差异:表达范围不同、搭配主体不同、意义侧重不同、情感色彩不同,产生出同义词的修辞功能和衔接功能。通过结合《威尼斯商人》的剧本来理解文本中同义词的差异和功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威尼斯商人》,同时,对于译者来说,有助于做出更贴切的译文。本文选用的是梁实秋、朱生豪、方平、曹未风四位翻译家的译本,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讨论不同译文的效果,并尝试性地加以译本比较与评价。功能对等理论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继承传统的译文评价的标准以外,还创新地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及其反应差异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这与本文选取的语料来源的特性相符。另外,以四位翻译家的译文为参考,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以下翻译策略:将英文同义词译为中文单个同义词、将英文单个同义词翻译为中文、将同义词译为重复中文、将同义词译为四字结构短语。希望能对戏剧中同义词的汉译提供新思路,也能弥补对于《威尼斯商人》中同义词翻译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