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不同年龄组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疗效上的区别,为今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考。资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227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疾病史、家族史、过敏史、发病部位、舌象及脉象、实验室检查、出入院时EASI、VAS评分、中西医治疗等数据登记列表,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227例病历信息完整的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04例,男女比例为1.18:1,非老年组共83例(男性28例,女性55例),老年组共144例(男性95例,女性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2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94±15.13岁,非老年组为45.18±10.22岁,老年组为69.58±7.61岁;227例患者平均病程3.73±5.54年,非老年组为2.89±4.45年,老年组为4.22±6.03年,老年组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非老年组,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P<0.05);227例患者以春夏发病为主,两组患者在发病季节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人数较老年组多,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更容易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脏疾病(P<0.05);非老年组药物过敏史人数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两组在家族史、食物及接触物过敏史方面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2.临床情况:227例患者的皮损部位以四肢及躯干最为多见,其中老年组患者头皮(P<0.05)及躯干(P<0.05)出现皮疹人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227例患者舌质以舌红为主(214例,占94.27%),舌苔以黄苔(85例,37.44%)及黄腻苔(101例,占44.49%)为主;脉象以弦滑脉(100例,44.05%)及滑脉(103例,45.37%)为主。3.化验回报:老年组患者在HBDH、LDH、ALT的异常人数上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4.过敏原检验:227例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中,以蛋、小麦、大豆过敏者最为多见,特殊变应原检测中,以狗毛、小麦、尘螨过敏者最为多见,两组患者在食物不耐受及特殊变应原检测结果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5.治疗:通过描述性分析227例患者的中药汤剂用药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牡丹皮、防风、生甘草、生地、荆芥、黄芩、金银花、泽泻、栀子、白鲜皮,两组患者在中药使用频次、中药针剂、中药外用药物的使用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西药使用上,除免疫调节药物(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薄芝糖肽注射液)老年组显著多于非老年组之外(P<0.05),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6.疗效:227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其治疗后的EASI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另外治疗前老年组的EASI评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且年龄越大治疗前EASI评分越高;治疗后老年组患者的EASI评分也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治疗后的EASI评分与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非老年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且年龄越大治疗后的VAS评分越高(P<0.05)。227例患者治愈0例,显效213例(非老年组76例、老年组137例),有效11例(非老年组5例、老年组6例),无效3例(非老年组2例、老年组1例),总显效率为93.83%。经过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的湿热浸淫型泛发性湿疹患者中:1.非老年组患者容易合并过敏性鼻炎,老年组患者容易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年龄越大,HBDH、LDH、ALT指标异常的人数越多。2.患者年龄越大,皮损的严重程度越重,瘙痒程度越难缓解。3.老年组患者更常使用免疫调节剂。4.经过中西医规范化治疗后,非老年组及老年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总显效率达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