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对颗粒饲料摄食性选择方法与育种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养蚕业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具有桑叶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是我国二十一世纪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在人工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培育相对滞后,限制了人工饲料育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以颗粒人工饲料和本室保育的蚕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家蚕对颗粒饲料摄食性的选择指标和育种方法。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36个蚕品种对颗粒饲料的摄食性调查,验证了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间的摄食性存在显著差异,中系品种的摄食性普遍较低。因此,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关键是提高中系品种的摄食性。2对“秋丰"4个选择指标、5个世代摄食性选择效果研究表明,以3龄眠蚕体重为指标的选择效果最好,以168h存活率的选择效果次之,以24h疏毛率选择效果最差。即随着选择时间的延迟,选择强度的加大,选择效果愈加明显。但摄食性提高到一定水平后,4项指标的选择效果下降,且指标间的差异不大。3以摄食性极低的“鲁七”和摄食性较高的“广食”为材料,比较了系统选择、杂交及回交选育对摄食性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系统选择对提高鲁七摄食性的效果不明显;杂交F1代对颗粒饲料的摄食性明显高于低摄食性亲本,但未达到其高摄食性亲本的水平;以鲁七为轮回亲本的后代其摄食性低于F1代,摄食性随回交代数的增加明显降低。培育方法的选择效果可能和试验材料有关。4通过24个家蚕品种的耐氟性和对NPV感染抵抗性测定,证明了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探明了抗性和摄食性无相关关系。查明本研究室现有育种材料中没有既对颗粒饲料摄食性较高、又抗NPV及高耐氟性的复合性状亲本材料。但通过选育已初步获得三种优良复合性状的育种材料。5 对9个育种材料的24h疏毛率、96h 2龄起蚕率以及5龄1日相对生长量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中系品种“广食”和日系品种“R9506”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很好的育种材料;同时获得了7个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的组合。<WP=6>6 通过对7个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实验室鉴定,初步选定了2个对颗粒饲料摄食性较高的优良组合。
其他文献
本试验是湖北省政府主持的“双低”油菜产业化应用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双低”菜籽饼粕中添加植酸酶、以及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
山羊的单胎产仔性能介于单胎动物和多胎动物之间,其生殖特性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对动物生殖生理的深一步认识,也为提高动物的繁殖率奠定理论基础。不论是哺乳动物的克隆技术的
猪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人类器官移植异种供体和疾病模型制备、辅助生殖技术质控、药物蛋白生产,以及生殖与发育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成功应用,显示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不断变革,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好智慧课堂的教学,既要给学生讲授大量的语文知识,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
本文对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镇江株)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了研究,克隆并用大肠杆菌表达了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试图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对它与山梨株的亲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