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冰草繁殖生态学特征及种群竞争机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沙地是呼伦贝尔草原在人类不合理利用下演替形成的一种退化草地类型。呼伦贝尔沙地的形成对我国北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又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呼伦贝尔沙地的植被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是无性系草本植物,在沙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了解米氏冰草在沙地的适应机制,本文采取种群繁殖生态学的方法,对米氏冰草种群在沙地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以及在种间竞争下的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揭示无性系植物在沙地生境中的繁殖扩散及调节适应机理,为种群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简述如下:关于沙地植被恢复不同阶段米氏冰草的繁殖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表明:(1)米氏冰草在植被稀疏的流动沙地作为先锋种定居后,其分株、根茎及苗等构件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即依靠无性系各构件的快速增长,形成植被的快速固定过程,并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当植被恢复到固定沙地阶段后,米氏冰草的分株、根茎及苗等构件均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即种群达到一定环境容纳量后,保持稳定状态,并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仍保持其优势种地位。(2)营养繁殖是米氏冰草的主要繁殖方式。随着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进程,米氏冰草种群由数量较少的大个体分株,变成数量较多的小个体分株,且其有性繁殖的分配比率也呈降低趋势。即实现由r-策略者向k-策略者转变的过程。(3)米氏冰草在沙地能成为先锋种,是由于土壤种子库中25%的米氏冰草种子可以萌发并形成实生单株。但其有性繁殖后代的数量比率远远低于营养繁殖后代,有性繁殖后代在种群中所占比率不足6%。而在固定沙地阶段,米氏冰草种群完全由营养繁殖而形成,无法靠种子繁殖而定居。(4)在米氏冰草的营养繁殖潜在种群中,冬性苗比率明显高于冬性芽,且冬性苗对现实种群的贡献远远大于冬性芽。冬性苗中的分蘖节苗转化为现实种群的比率高于根茎苗。且随着沙地生境的改善,米氏冰草的冬性根茎苗和冬性分蘖节苗的转化为现实种群的效率明显提高。关于沙地米氏冰草与羊草种间竞争下的繁殖策略研究表明:(5)在种间竞争中,羊草采取了明显增加地下根茎生物量的分配,并快速占据地下生态位的策略,从而使米氏冰草的根茎生物量减少,降低地下资源的获取能力,进而降低地上构件的生物量,在种间竞争中占劣势地位。随着时间的进程,在地上分株数量、分株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上,米氏冰草均呈减少趋势,羊草均呈增加趋势。(6)3年内,米氏冰草种群分株数量年龄结构的变化规律为:增长型—稳定型—哀退型,而羊草种群分株数量的年龄结构始终为明显的增长型。即在米氏冰草与羊草种间竞争下,米氏冰草种群将失去优势地位,而羊草种群的优势将增强。
其他文献
本文对珍稀食、药用真菌灰树花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其栽培技术和加工生产等方面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数字化校园作为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受到高校的重视。利用已建设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从师生需求出发,将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与教务管理相结合,构建了基于WAP技术
<正>2011年6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召开了"海淀教委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工作预备会",拉开全区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校创建工作的序幕。此后,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在大规模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不仅灭菌室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还有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等一系列非常规范的食用茵生产设备,因此生产成本很高,成品率也很高。而作为分散经营的小
介绍了一种自动配煤控制系统,通过PLC进行PID调节,实现对给煤机的给煤量进行控制,保证配比精度;通过MCGS组态软件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给煤机的灵活性。
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el]又称肥鳞伞或多脂鳞伞,该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据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目标地制定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社区工作方法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总贸易额最大,营养价值较高的粮食作物,人类的粮食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麦生产。在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