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 Mf-ERG F-VEP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氩激光所造成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及氩激光光凝治疗DR的机理,综合分析激光治疗对视网膜氧供、血供的改善以及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以期能够为临床客观评价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在对确诊的Ⅲ-Ⅳ期DR患者30例共45只眼,进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在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进行F-ERG、Mf-ERG、F-VEP检查。将实验结果用统计分析方法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F-ERG:a波与b波的振幅在光凝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振幅在光凝后明显降低;a波与b波的峰值时间在光凝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F-VEP:P波与N波的振幅及潜伏时在光凝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Mf-ERG:光凝区网膜与黄斑中央5°区域的N1波、P1波反应密度绝对值在光凝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反应密度绝对值在光凝后明显降低;各波潜伏期在光凝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光凝部位相应的网膜各波与黄斑中央5°区域网膜各波反应密度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中央5°区域各波反应密度下降幅度小于光凝部位相应网膜各波反应密度下降幅度。 结论1.a波与b波的振幅光凝后明显降低即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破坏了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或Muller氏细胞,从而降低视网膜的耗血、耗氧量,阻止DR的发展;a波、b波的峰值时间在氩激光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即激光治疗在减少了光感受器数量的同时并未使视信息的传递速度受影响。 2.P波与N波的振幅及潜伏时在光凝前后无明显变化即氩激光没有造成神经纤维层的损伤,证明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且缓慢进行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内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清热止血颗粒对实验IgA肾病大鼠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肾脏病理的影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FN、LN表达的影响。阐明清热止血颗粒治疗IgA肾病血
本文研究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该药对ESR、CRP、RF、Ig、T淋巴细胞亚群、IL-1和TNF-α的影响,以评价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中IL-6水平的影响及移植心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