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对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奈达首先提出了“动态对等”的观点,“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1964,)随着他实践和认识的推移,奈达把“动态对等”发展“功能对等”。从对等这一词语的出现开始,它一直是翻译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奈达的翻译观点,近几年来在国内国外有着不同的声音。在西方,有部分翻译家认为对等只可能存在于一种完全理想化的环境中,在现实翻译中是不存在的。更有甚至认为在法律文本中术语的翻译是不可能达到对等,主张应抛弃这一理论,才用对比的方法处理。在中国,有理论家认为奈达的对等理论在印欧语系是可行的,然而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翻译是行不通的。就对等(equivalence)而言,有许多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都对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很多反对等效论的人,是用同一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并对奈达提出的对等理论有所误读,主张在法律文本翻译中,虽然两种语言相差甚远且处于不同法律下,对等是可行的。本文首先在第一部分的介绍中作者对奈达的等效理论作了概括叙述,并和其他翻译学者的主张作了概括的比较,分析了有关反对等效理论的主张。第二部分作者对奈达的等效理论作出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持反对意见的翻译家、学者对等效理论有所误读。这部分结尾,作者提出本文的中心研究问题: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双语翻译是否存在对等。第三部分,作者首先对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的历史作了一个阐述,并针对法律语言最为显著的特征——准确性展开了讨论,旨在进一步提升对法律语言的认识,突出翻译的特征。接着就法律翻译及其特殊性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析。第四、五部分分别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上讨论了对等在法律翻译中的情况。第四部分从词语、词组和术语出发,根据其在法律语言中的特殊之处,通过例证证明对等存在的情况。第五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文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异同,然后就法律文本翻译中颇为典型的中英文对比组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法律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长句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本文支持奈达的等效理论,并其在法律文本翻译中也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在法律翻译中,运用等效理论是可取的,与一些翻译主张抛弃等效相反。等效理论是具有知道意义的,在追求等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达到等效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听觉口语法对学前语言发展落后听障儿童的功效。方法依据《修订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选择10名3~5岁语言发展百分等级10以下的听障儿童,根据《听觉口语评估暨教学
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2%,受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1000余起治安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100%……看似枯燥的百分点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枫桥经验”如何在呼伦贝尔扎根?42名
报纸
单独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患者,并观察疗效。人选38例白癜风患者中有25例有不同程度的复色,其中1个月共复色8例,占21%;2个月内共复色17例,占44.7%;3个月内共复色21
归纳总结当归补血汤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与血管新生相关的基因表达;当归补血汤可提高缺血组织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开始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的轧钢连续式加热炉,燃料采用纯高炉煤气。到目前为止,蓄热式加热炉已在我国轧钢行业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蓄热式加热炉的发展现状,说明了我国蓄热式加热炉近年的迅猛发展。通过分析蓄热式加热炉的适用性,表明国外蓄热式加热炉推广受限制,并阐明蓄热式加热炉是解决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天然淡水区域内,是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质含量较低的小型鱼类,其营养物质丰富,有独特的风味。最近几年泥鳅的消费量连续增
本试验将实验室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X3-9和干酪乳杆菌X3-12分别与木糖葡萄球菌进行复配,并制作发酵羊肉香肠。通过研究不同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的常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
对从事词语研究 ,尤其是研究英汉词语差异的人来说 ,探讨语言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必须注意分析和比较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同一种色彩以各种联想作为桥梁 ,与
随着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的形成,以及电话、传真等通讯手段的普及,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市场手法。通过使用电话、传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