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在不同母质土壤施用后的环境效应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了地下水NO3-N污染。本论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的硝化反应及其引起环境因子改变的研究,选用变质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为母质的土壤为样品,尿素和KH2PO4做为施加的肥料,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雨量和施肥量,用室内人工土柱法研究了三种土壤中硝化细菌的变化规律以及引起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 经研究表明:硝化细菌数量的增长有滞后性。MH4+浓度高于10 mg.L-1会抑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但这个浓度对硝酸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在三种土壤中,总体上亚硝酸细菌的数量一直比硝酸细菌数量高两到三个数量级,亚硝酸细菌比硝酸细菌在数量上上升较快,下降较慢。亚硝酸细菌比硝酸细菌提前7天以上达到最大值。表层(10 cm)和深层(110 cm)处变质岩土壤的硝酸细菌比沉积岩土壤和花岗岩土壤都高约一个数量级。硝酸细菌最后值的大小顺序为沉积岩>花岗岩>变质岩,并呈现出深层比表层下降慢的趋势;亚硝酸细菌最后值的大小顺序为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并呈现出深层比浅层下降快的趋势。 在施肥条件下,硝化细菌数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没有施肥时细菌数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三种土壤的pH值均在3到7之间,浅层的pH值总是高于深层的pH值;三种土壤间的pH值差异性明显,大小顺序为变质岩>花岗岩>沉积岩;△pH值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而增大。气温的增加促进硝化细菌的增长。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表层土壤影响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深层土壤相应各因子的变化。三种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及物质组成引起了硝化细菌数量与pH值、含水率、气温等因子相互关系的差异性。 施肥引起各离子浓度的上升,土壤中Mg2+,Ca2+离子在土壤深层逐渐累积。 三种土壤中各种离子地下水中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03-和Mg2+含量大小顺序为: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NH4+和NO2-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为:变质岩>花岗岩>沉积岩,Ca2+和Li+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F和SO42-的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沉积岩>花岗岩>变质岩,H2PO4-,Br-和Na+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变质岩>沉积岩>花岗岩,K+在三种土壤中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 F-与Cl-正相关,相关系数大都在0.7以上。Cl-常与各阳离子以易溶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与Li+,NH4+,Na+,K+,Mg2+,Ca2+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各Na+,NH4+,Mg2+,Ca2+阳离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6到0.98之间。土壤中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土壤中的SO42-与NO3-总是呈现正相关。Mg2+和Ca2+由于都来自于土壤中矿物的溶解,浓度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在0.7到0.99之间。
其他文献
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系列共聚砜(PPES-B)是本研究组开发的新材料.它是由本组自制的二氮杂萘酮联苯酚(DHPZ)、商用双酚A(BPA)和4,4-二氯二苯砜(DCS)共聚得到.它具有良好的耐热
数字图像相关法是通过相关准则函数计算变形前后图像的位移等信息。由于其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设备仪器简单、全场测量等优点,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在应变
期刊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保障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教材内容得到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还可以践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现对学生审美
马海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典型的封闭干旱性盆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作为研究区内重要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已经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利用洪水资
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具有低膨胀、耐高温、耐热冲击和透明性等优良性能,一直受到各国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通过改变LAS系统微晶玻璃的基础组分,运用DTA、XRD
本文以相控阵雷达T/R模块用高体积(55%-75%)和低体积(15%-20%)分数SiCp/6063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T/R模块实际应用,研制出两种钎料:硬钎料、软钎料;研究了镀镍高体积与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为了
焦化废水是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COD和NH3-N去除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外排要求。为了满足废水排放指标对COD和NH3-N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