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塞诗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诗歌题材之一,其产生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其中独特的意象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经久不衰。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多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人文情感和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边塞诗的独特性并发挥边塞诗的教学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些,造成边塞诗教学中出现审美能力欠缺和教学模式化、功利化问题。纵观前人对初中边塞诗教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对边塞诗教学的单篇研究,且没有关于边塞诗教学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边塞诗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边塞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边塞诗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本文第一章概述初中边塞诗的选录与教学价值。首先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边塞诗的选录情况,其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及边塞诗的内涵,分析边塞诗在审美体验、人文情感和审美情趣方面的教学价值。第二章分析边塞诗的教学现状与问题成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课堂观察总结出当前边塞诗教学中存在的审美能力欠缺、教学模式化和功利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成因探析,教师方面主要由于自身诗学理论素养欠缺、教学中忽视审美能力培养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方面主要由于将考试作为学习目标和缺乏学习兴趣。第三章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初中边塞诗的教学策略。从教师自身和备课、授课环节入手,首先教师自身要提升诗学理论素养并关注边塞诗的独特性;其次在边塞诗的备课过程中要深刻把握边塞诗的丰富内涵;再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生动呈现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最后,还应对边塞诗的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为了使教学策略具体可行,在论述中结合了相关教学实例进行分析,以期望能够为初中边塞诗教学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