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有赖于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可以通过血管从宿主获得营养和氧气,又可通过肿瘤血管向宿主输送和转移肿瘤细胞,并在机体其他部位生长,诱导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转移。Hanahan等,1996年提出了“血管形成的开关平衡假说”(balance hypothesis for the angiogenic swith),认为血管生成受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控,促进因子的浓度上升或抑制因子的浓度下降,开关处于开放状态导致血管形成。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知有数十种促血管生成及抑血管生成的因子参与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可能是最强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近来研究表明,VEGF家族有5个成员组成:VEGF(或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等,其中VEGF-B、VEGF-C和VEGF-D都是新近被发现的,这些因子者都与血管发育、生成相关;其中VEGF-C还与淋巴管内皮生成相关。VEGFs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VEGFR1(Flt-1)、VEGFR2(Flk-1、KDR)、VEGFR3(Flt-4)而发挥生物学活性。 研究发现,VEGFs及其受体对许多实体瘤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肿瘤、卵巢肿瘤、膀胱癌等肿瘤的血管生成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发达国家常见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2000年世界人口调整肺癌男性发病率为38.46/10万,死亡率为33.21/10万;女性调整发病率为15.70/10万,死亡率为13.45/10万。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9~85%,SCLC占15%~20%。80%的肺癌在诊断后的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14%。目前,除手术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