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高镁脱硫废水中钙镁回收工艺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790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国内对废水排放要求不断升级再加上各项法规的相继出台和落实,这无疑使得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热情进一步升温。而对废水的软化处理作为废水深度处理的前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镁脱硫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镁离子,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就会给脱硫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为节约资源,对高镁脱硫废水中的镁进行回收,回收到的镁产品可以作为副产品销售。
  根据国内某电厂三联箱进水前脱硫废水的水质特征,给出了两条脱硫废水的软化以及从脱硫废水中回收镁产品的方法路线。其一,在三联箱处理废水工艺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改造:通过向脱硫废水中加入碱液和使用CO2调节废水pH值的方法,进行了废水软化和镁回收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去除重金属阶段、回收氢氧化镁阶段和调节废水pH值阶段分别将脱硫废水的pH值控制在8.8、10.2和8.5是比较合理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硬度既可以达到后续水处理单元的要求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回收高品质的氢氧化镁产品;其二,通过对脱硫废水进行减量浓缩和降温析晶的方法,从脱硫废水中回收硫酸镁。实验结果表明,将脱硫废水浓缩至5~6倍,降温至25~30℃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七水硫酸镁。
  随后,对两种镁回收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具体分析,分别从两种镁回收技术路线的镁回收率、镁纯度、镁产品价值和镁回收工艺流程等方面展开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回收氢氧化镁的技术路线明显优于回收七水硫酸镁的技术路线。因此,之后改进实验的设计和开展,都基于从脱硫废水中回收氢氧化镁,以期得到高品质、高纯度的氢氧化镁产品。从而使脱硫废水中的镁可以最大程度的资源化。由于在回收氢氧化镁的预实验中出现了氢氧化镁较难沉淀的现象,所以,在改进(放大)实验中给废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加热、采用了自动匀速加减装置和均匀的搅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升高脱硫废水的温度至85℃左右、具体加碱速度为3.7L/h左右、搅拌速度350r/min左右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氢氧化镁的沉降速度。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颗粒粒径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回收到是氢氧化镁而且产品纯度较高、颗粒粒径均匀、粒径较小且处于1000nm~5000nm的范围内、呈现规则的小圆片形状、分散性较好。
  本课题在借鉴各种镁回收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对镁回收过程中的影响镁回收的多项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降低废水水质硬度的同时,使废水中的镁资源化,减少了镁资源的开采,形成了一种新型脱硫废水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选择提供了技术保障,也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建筑质量,在正式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科学地工程管理体系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指导,这样将大大提升施工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工程质量。施工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其对管理制度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许多漏洞,对于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找到解决措施,将阻碍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当前,建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稳定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工作策略,有效保证后浇带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
期刊
纳米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是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纳米银因为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的应用在光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纳米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合成方法、化学合成方法和生物合成方法等。物理方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化学方法很难避免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引入,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环境负面效应;生物合成技术耗能低、无需额外化学试剂,合成过程环境友好。生物合成纳米材料技术包括微生物法,植物合成法,藻类合成法和动物体合成法。微生物法操作要求高、设备复杂、周期长、易滋生微生物危害。相比之下,植物
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结垢、腐蚀和生物粘泥滋生等问题,本课题利用一种新型的生物法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生物法主要通过投加微生物制剂实现,其主要由硝化菌、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和脱氮硫杆菌等菌种复配而成。课题利用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源,研究微生物制剂处理城市中水回用至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处理效果和作用机理。
  课题通过模拟循环冷却水实验、旋转腐蚀挂片实验和生物粘泥湿重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制剂的处理效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
燃煤电厂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CO2)已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危害,因此CO2的控制与减排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众多研究成果中,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将CO2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具有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意义,其中催化转移氢化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是前沿性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催化转移氢化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供氢体体系将CO2高效转化为有机酸的新方法,为CO2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采用硼氢化钾(KBH4)和异丙醇作为供氢体,组建了复合供氢体氢化还原CO2的反应体系,
【摘要】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强度验算实施非常关键,对于高层建筑的综合施工管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升。本文笔者针对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强度验算和施工处理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梁柱节点强度验算和施工处理的实施要点,并同时以具体工程案例总结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的施工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梁柱;强度验算;施工处理 【DOI】10.12334/j.
期刊
燃煤烟气是形成酸雨和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重要源头,其成分复杂,含有粉尘、SO2、NOx、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对我国大气环境产生极大威胁。湿法脱硫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净化处理技术,其中氨法脱硫因其脱硫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小且副产物(NH4)2SO4可资源化等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由于亚硫酸盐氧化反应速率相对较低,难以与脱硫过程匹配,成为限制氧化提浓技术的瓶颈问题,因此将亚硫酸盐转化为硫酸盐是保证脱硫副产品回收的关键。除此之外,烟气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毒污染物Se在与脱硫液逆向接触时,存在形态可
【摘要】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BIM技术在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应用广泛。文章提出BIM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将传统的高强度高风险施工作业变得可视、可控,通过采用BIM技术搭载基坑地质、水文、土层等详细参数搭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基坑情况,有力促进了基坑开挖和支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BIM技术;深基坑支护设计;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
期刊
本文针对工业锅炉烟气特性,基于液相高级氧化技术提出了两种同时脱除SO2和NOx的新方法。方法一是在通过筛选实验确定了氯离子为添加剂的基础上,探索了影响Na2S2O8/MgO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因素及其规律;基于XRD、XPS和EPR表征,确定了脱除产物和参与反应的自由基种类,解析了反应机理。研究表明,氧化剂初始浓度越高、复合氧化剂溶液初始pH值越低,SO2和NOx的脱除效率越高;温度和氯离子浓度对SO2和NOx脱除效率具有二重性,即随着温度和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氯离子对脱硝效率的提高起关键作用;不
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热点,将会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2015年联合国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因此,对CO2捕集、回收和利用刻不容缓。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实现CO2减排和抑制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一般捕集技术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由于燃烧后捕集对现有设备改造成本低,具有广泛适用性,目前在工业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
  由于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