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间质瘤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干细胞、调节胃肠道内自主运动的Cajal细胞。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胃和小肠(75%),而仅有约10%发生于结直肠,故关于结直肠间质瘤的研究和报道较为少见。然而,结直肠间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较之其他部位的胃肠间质瘤更为明显,大多数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差。目前鲜有研究来探讨结直肠间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背后的相关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筛选出两个在众多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蛋白,CENP-F和Survivin。通过对我院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预后评价,旨在探讨CENP-F和Survivin是否亦在结直肠间质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间质瘤组织中CENP-F和Survivin的表达,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量化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后预后电话随访调查,采集患者术后健康信息和肿瘤复发资料。统计学分析CENP-F和Survivin在结直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原发于横结肠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2例和直肠40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4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有便血、腹痛、排便困难等。CENP-F在结直肠间质瘤中总阳性率为30.4%,多表达于男性患者,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NIH标准恶性危险度等级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635,P<0.001),在高恶性危险度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随访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患者具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和较短的无瘤生存时间(P<0.05)。Survivin总阳性率较CENP-F略低(23.9%),男女性患者表达无差异,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NIH标准恶性危险度等级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481,P=0.001),大多数阳性标本多见于高恶性危险度标本(8/15),其他危险组中少见。同CENP-F一样,随访结果显示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具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和较短的无瘤生存时间(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ENP-F和Survivin表达是影响结直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CENP-F和Survivin可作为评估结直肠间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起着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2. CENP-F和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着患者可能有一个较差的临床预后。3.干预CENP-F和/或Survivin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高恶性危险度结直肠间质瘤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