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P-F和Survivin在结直肠间质瘤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间质瘤是一种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干细胞、调节胃肠道内自主运动的Cajal细胞。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胃和小肠(75%),而仅有约10%发生于结直肠,故关于结直肠间质瘤的研究和报道较为少见。然而,结直肠间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较之其他部位的胃肠间质瘤更为明显,大多数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差。目前鲜有研究来探讨结直肠间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背后的相关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筛选出两个在众多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蛋白,CENP-F和Survivin。通过对我院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预后评价,旨在探讨CENP-F和Survivin是否亦在结直肠间质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治疗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间质瘤组织中CENP-F和Survivin的表达,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量化评估。对患者进行术后预后电话随访调查,采集患者术后健康信息和肿瘤复发资料。统计学分析CENP-F和Survivin在结直肠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原发于横结肠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2例和直肠40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4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有便血、腹痛、排便困难等。CENP-F在结直肠间质瘤中总阳性率为30.4%,多表达于男性患者,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NIH标准恶性危险度等级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635,P<0.001),在高恶性危险度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随访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患者具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和较短的无瘤生存时间(P<0.05)。Survivin总阳性率较CENP-F略低(23.9%),男女性患者表达无差异,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NIH标准恶性危险度等级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481,P=0.001),大多数阳性标本多见于高恶性危险度标本(8/15),其他危险组中少见。同CENP-F一样,随访结果显示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具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和较短的无瘤生存时间(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ENP-F和Survivin表达是影响结直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CENP-F和Survivin可作为评估结直肠间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起着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2. CENP-F和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着患者可能有一个较差的临床预后。3.干预CENP-F和/或Survivin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高恶性危险度结直肠间质瘤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阴道放置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宫颈预处理对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TCRM)者宫颈扩张和手术影响。方法:对照性观察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S
<正>黄秋葵,俗称秋葵、羊角豆,为锦葵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黄秋葵以嫩果为食,每100克嫩果可提供150千焦的热量,嫩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阿拉伯聚糖、半乳聚
会议
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是供养在特殊的机房中,实现数值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直到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ATX对胶质瘤细胞中LN及FN蛋白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揭示ATX在胶质瘤细胞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选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及U87MG,分别分
根据合金元素相图设计出一种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将其作为实验用钢.让实验钢经历1050℃淬火,又经历750℃以下回火,这时板条马氏体发生分解,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它保留了在原板
通过对9个彩色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商丘地区种植的彩色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紫罗兰、诺兰、中薯6号和黑美人4个品种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较抗病,适宜商
大学学习生活不同于以往初高中的学习生活,其中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的组织实施者。在当今情况下,我们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有着较高需求,因为
目的:通过检测WIF-1与Wnt2b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1)免疫组化SP法检测
在整理鉴定采自西南地区的髯须夜蛾亚科标本时,发现2种在中国大陆新记录种:长髯须夜蛾(Hy-pena(H.)longipennis Walker,1865)和拟威髯须夜蛾(H.(Extremypena)subvittalis Wal
中国流动人口“离乡进城”“由西向东”的基本走向在未来10—20年内仍保持稳定,但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呈现出规模总量下降、分布重心西移、城际流动增加、城市群崛起等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