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广泛流行由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引起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NDRV感染会对雏鸭脾脏和其他免疫器官造成损害,抑制免疫系统,导致雏鸭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强,诱发混合感染。该病毒可感染多个品种的雏鸭,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患病雏鸭临床常表现为精神倦怠、喜卧、拉稀、发育受阻、生长缓慢,饲料返还率大幅降低。本研究使用鸡胚肝细胞对实验室保存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进行病毒扩增,获得大量抗原液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收集卵黄样品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为NDR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DYC株接种鸡胚肝细胞,病毒感染36h后收取细胞病毒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抗原液。对抗原液进行毒力效价、纯净度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均符合疫苗制备要求。选择终浓度为0.2%甲醛溶液37°C灭活抗原液24h,灭活后与Tween-80按94:6的比例混合配制疫苗水相。无菌操作加入2份水相、3份油相乳化疫苗,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安全性、剂型、物理性状、储存条件进行检测,疫苗剂型为油包水型,物理性状稳定,未检测到细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可在4°C保存12个月。灭活疫苗免疫开产蛋鸡,连续免疫4次,每次免疫间隔14d,4次免疫后每隔1周收集蛋黄样品进行ELISA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免疫蛋卵黄抗体水平不断升高,至第三周达到最大值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收取免疫蛋经蛋壳消毒、蛋黄分离、一次灭活、醋酸酸化、辛酸萃取、二次灭活、粗滤、除菌细滤、超滤浓缩、三次灭活、除菌细滤后制备成防治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卵黄抗体。对卵黄抗体的物理性状、p H值、安全性、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均符合抗体生产标准。进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检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对雏鸭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雏鸭注射抗体后机体抗体水平迅速升高,第4d左右机体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雏鸭注射1.0 m L卵黄抗体后第21d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仍呈阳性,卵黄抗体持续保护时间完全覆盖雏鸭整个易感期,可大大降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的感染率。健康雏鸭人工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后当天开始排毒,临床表现反应迟缓、喜卧、扎堆、饮食量下降。剖检发病雏鸭,脾脏坏死、肝脏出血症状明显。患病雏鸭注射卵黄抗体后,排毒雏鸭数量不断减少直至患病雏鸭不再排毒,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剖检雏鸭发现肝脏出血和脾脏坏死症状明显减轻,部分雏鸭恢复正常。综上所述,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制作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安全性好、保护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可以有效用于预防和治疗鸭群爆发的以脾脏坏死为主要症状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极具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为代表的磁电阻材料,由于它们所表现出的庞磁电阻效应(CMR,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在提高磁存储密度以及磁敏感探测元件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类体系还表现出诸如磁场或电场等诱导的绝缘体—金属转变,电荷/轨道/自旋有序,以及相分离等十分丰富的物理内容,涉及到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微观物理机制的正
生命现象从动力系统理论来看可以认为是由大量基本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这些基本单元本质是离散的,如基因、蛋白质、各种化学小分子。相互作用判定的问题除了实验以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数学和统计学的问题。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关键就是如何综合各种不同的数据来源以及从小的数据量中尽可能建立正确反映这类作用的模型。目前来看最合适的模型就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动力学网络。在这个时代,生命现象必须要在成千上万个生物
通过有限群的某些特定的子群的性质来研究群本身的结构是有限群论中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许多著名的群论专家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有限群论的发展。本文将利用从著名群论专家W.E.Deskins的复合指数而引入的子群的θ-偶和θ*-偶概念来研究有限群的结构,获得许多有趣的新结果,部分结果推广了已有的许多结论。本文我们首先探讨了某些特定的子群的θ-偶所对应的商群
分层湍流足自然界常见的一种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海洋、大气边界层以及工程实际应用中。对分层湍流的深入研究,具骨重要的理论和直用价值。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稳定分层湍流特性,特别是湍流逆梯度输运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建立了分层湍流流动实验装置,运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稳定的间断温度分层槽道湍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流动向下游发展,混合层厚度沿流向
集值优化理论是优化理论和应用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微分包含、变分不等式、最优控制、博弈论、经济平衡问题、环境保护、军事决策等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集值分析、凸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非光滑分析、偏序理论等学科,因此,对它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集值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与解集的结构理论在集值优化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优性条件是建立优化算法的重要基础。而凸性和
本文在四元数除环上研究了若干矩阵方程组一般解的最大与最小秩,并由此导出了某些四元数矩阵方程组有实解和复解的充要条件以及实解和复解的表达式。这些结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四元数矩阵代数。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四元数、四元数矩阵、四元数矩阵方程、矩阵的秩以及矩阵的广义逆的一些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以及本文所做的工作。另外还给出了本文要用到的一些预备知识。第二章研究四元数矩阵表达式C4-A4XB4在四元数
图的控制数理论是图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图的控制理论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计算机科学、通讯网络、编码理论、运筹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控制及其衍生出的控制已被广泛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经典控制的三个衍生概念:全限制控制,全外连通控制及外连通控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在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全限制控制数的界和极图问题.由于一个图G存在全限制控制集,那
平面分片等距系统在物理学、工程和数学等领域已被研究了很多年.该类系统在复杂动力学系统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运用动力系统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平面分片等距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这为进一步探索平面分片等距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平面分片等距系统领域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分片等距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分片等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像质量和视觉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动态范围成像方法也逐渐成为近年来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CCD图像传感器之前凭借自身低噪声、高分辨率的特性一直占据着图像传感器的主要市场,而伴随着近些年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上的突飞猛进,CMOS图像传感器的低功耗、低制造成本、易集成以及高速度等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使得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了现在市场的主流。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基于CM
全局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金融管理、生物工程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已成为优化领域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全局优化研究的是多变量非线性函数在某个约束区域上的全局最优解的特性和构造寻求全局最优解的计算方法,以及求解方法的理论性质和计算性质。由于问题本身存在多个不同的局部极小点,在求解过程中面临两个困难:如何跳出当前局部极小点得到函数值更小的局部极小点和如何判断当前的极小点是全局极小点,因此无法直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