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逐,每个人都渴望平等,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平等、自由和爱的和谐社会中。恩格斯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基本立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为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平等的基本内容和实现程度,并反映了一定结构的利益关系。平等或者不平等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外,平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研究平等,就不能科学地把握平等的本质。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以独特的历史视角来阐发平等观,对平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并明确强调,获得真正平等的途径即是实现共产主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比较重视对恩格斯平等观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主张在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应该努力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平等;邓小平立足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先富论”的论断,即让一部分人民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状态;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达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最高价值追求;此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平等观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构想,大大丰富了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平等理想做出了艰辛的探索,他们所建构的平等思想框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对恩格斯平等观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充分表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实现社会主义平等观的重视,同时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尝试从恩格斯平等观入手,旨在对恩格斯平等观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