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之后的画家,尤其是新莱比锡画派中的丹尼尔·里希特、尼奥·劳赫、弗尔克·施特兹曼等人,都不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不单是主题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新的视觉模式。本文以丹尼尔·里希特绘画为例,借用米歇尔·福柯和乔森纳·克拉里的视觉考古的方法,将研究置于当代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对新的视觉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研究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当代绘画必然受到与之相关的各种视觉图像的影响。新的视觉模式下绘画作品不再是视觉的再现,这不仅是由于审美规则的改变,还涉及到知识结构在更大范围内的转移。丹尼尔·里希特在作品中建立了一个奇异图像创造与历史景观之间的直接视角。以流行文化来诠释世界,将政治事件、社会问题与绘画形成紧密的结构联系。第二章提出新的视觉模式的建立需要新的视觉处理原则与新技术的保证。为了构建新的视觉模式,丹尼尔·里希特首先是重构了绘画中的空间,追求视觉空间的多样性,唤起时间与空间的幻象。并加入了新的观察方式他还将绘画与新兴的虚拟技术结合,不断进行试验,达到了对媒介使用的解放。第三章重点研究在新的视觉模式里,图像媒介与图像理论形成新的视觉层次。丹尼尔·里希特将新闻图片和历史图片从当代媒体分离而进行图像重新配置,使图像媒介能充分说明图像本身的含义,绘画努力从叙事走向形象本身。并创造了新技术下的虚拟形象的视觉形态。第四章着重研究丹尼尔·里希特借用疯狂的视觉模式,创造新的异化的形象。新图像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图像不再直接对应我们现实生活。姿态被重新配置,语言自身被提练出来变成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视觉。总之,通过新的视觉模式的建立,丹尼尔·里希特的写实绘画实现了形象的异化,在画面构建一个新的世界,绘画不再是对已知世界的再现,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