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中国企业管理的总体水平大致与发达国家20世纪中期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当.美国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进行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逐步实现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和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两大变革.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锐意改革,围绕着企业制度现代化和企业管理科学化不懈努力,用了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企业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大约100年的企业管理革命.第二章,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西方企业管理的新差距.由于知识经济在发达国际的兴起,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新的差距.这些新的差距表现在管理理念方面主要是:强调分工和强调整合的差异、以产品为中心和以作业为中心的差距、推动式管理思维和拉动式思维的差距、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差距、只重视战术和既重视战术更重视战略的差距;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实现了董事外聘化、知识要素化、内部分立化、结构扁平化和氛围和谐化.第三章,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对策.中西方企业在管理上的新差距主要是理念问题和体制问题,换言之,主要是质的区别.为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进行深刻的知识更新,重构思维体系,实现管理观念的层次性跳跃.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构建论文写作的框架.第二章简要回顾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论证制度的渐进放松是促使跨国企业大量进入的动因.第三章着重对跨国企业和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通过计量方法予以度量。首先,分析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内资之所以不能替代外资的原因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
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11月通过了加强银行业资本要求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的改革法案—“巴塞尔协议Ⅲ”。之后,中国银监会推出中国版“巴塞尔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兴起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区组织的创新,建立一个能够适应社区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组织体系,开展
资本外逃对发展中国家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国际清偿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全球主要资本外逃地区分别是东亚、拉美和撒哈拉沙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