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一种联姻 ——铃木亨“劳动性实存”思想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铃木亨(Tohru Suzuki,1919-)的劳存思想。铃木亨的“劳存”即“劳动性实存”,是他的自创概念,指将马克思的“劳动”与存在主义统一并超越。铃木亨认为,在马克思的后期思想、尤其在《资本论》中蕴含着存在主义倾向,但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真正地内在统一起来并超越的话,其首要前提就是两者具有内在的“亲缘性”。同时,他还认为,在马克思本人思想中其实还是存在一个“应然”与“实然”的张力,“应然”指的是他在《资本论》中所提到的超越性的“自由王国”,“实然”指的则是在世的“必然王国”。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何以可能?铃木亨通过“实存”之路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认为存在主义的超验维度与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是高度契合的,因此,问题就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何以可能并如何结合在一起。铃木亨以超验性的“劳动”作为两者结合的中介,并通过创造“劳动性实存”这个概念来弥补马克思主义中主体性的缺乏与存在主义中历史的缺乏的缺陷以论证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可行性。具体来说,铃木亨从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具有交集的对象、理论根源、目标朝向出发,通过融合了黑格尔逻辑学、西田“场所辩证法”的、自己独创的一套系词性结构,使历史现实化。作为历史现实化的当下显现的结果,以功利性交换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导致异化劳动,而这作为马克思那里的“虚无主义”在自我中是难以超越的,原因在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显现的现在、未来、过去三个维度的“乱撞”。作为解决方案,铃木亨将马克思的“劳动”赋予超验性,将“劳动”本身的跨历史性放大,提出了新的“劳动性实存”概念,劳动性实存跨越了现在、未来、过去三个维度,既赋予存在主义以历史的过程性,同时又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使“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得以可能。本文从铃木亨的日文原著入手,结合马克思原著对劳动性实存思想进行逻辑剖析,以探究劳动性实存思想这条思路的可行性及合法性。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铃木亨认为“在历史性系词结构中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具有亲缘性”是可能的,他以此为基础来建构劳动性实存思想是可行且合法的,他的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其他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他实际上是勾勒了在存在主义的视野下的哲学共产主义的图景。但由于他受当时学术资源及环境的制约,缺乏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文本学研究;加之当时日本存在主义风潮的盛行,因此他对马克思思想有过度诠释之嫌:把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主义化,把青年马克思存在主义化。在写作安排上,本文拟以五个部分展开:导论部分主要阐明本论文问题意识的形成,考虑到铃木亨对国内而言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其次将对他的整体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形成一个整体考察印象。并对劳动性实存思想的产生的理论背景、社会背景等进行综合介绍。最后检讨和回顾过于相关的成果,从中引申出本文的写作意义与价值。第一章的任务是勾勒铃木亨的自识观以及他对近代哲学的几位代表人物:笛卡尔、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克尔凯郭尔的自识观的反思。无论铃木亨他们是批判还是继承,他都“享用”了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加之“劳动”与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息息相关,铃木亨对劳动性实存思想的建构也是基于此的。第二章为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亲缘性研究,这实则是对劳动性实存思想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内在统一性的研究。而这种亲缘性都是以“异化”和“绝望”为支撑的,其超越的可能性也是源自与此。而且这种亲缘性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只有在系词性结构中才是有效的,也正是在这个系词性结构中,历史开始现实化,作为自觉性主体的人才真正成立,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因此,第三章对历史的现实化之路进行研究,这实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亲缘性的更深层次研究。作为历史的现实化的显现,自私有制产生后,经济构成了作为主体的人类是终有一死的有限的世内存在者——人类的生活,其中,正如马克思所看到的那样,劳动成为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因此第四章的任务是在经济学哲学与存在主义中对“劳动”进行考察,并通过这个考察探寻超越“在世”之有限性的必要性。接下来在第五章中就是讨论如何跨越的问题。“劳动”在马克思那里就有跨历史的维度,铃木亨赋予“劳动”超验性以放大其跨越性的特点,再通过提出“回忆-记忆-想象力-推论的环形结构”来使现在、过去、将来并行不悖,从而扫清向“自由王国”迈进的最后的障碍。最后在结论部分对铃木亨劳动性实存思想的逻辑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进行检讨批判,并指出实际上是铃木亨在存在主义视野下勾勒的哲学共产主义图景。本文是国内首部对铃木亨劳动性实存思想的研究,也是首部对铃木亨的专题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劳动性实存”建构的合法性及可行性。这首先就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结合。与国内的相关研究不同,如果铃木亨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并超越的话,那么两者必须有内在的亲缘性。对此的考察国内还是不充分的:国内对克尔凯郭尔的研究大多是文学评论等角度的,在关涉自我意识与劳动方面鲜有哲学研究成果;以黑格尔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为中介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在国内更是空白。其次,就如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这是马克思并未涉及的,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这个方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困难,也是创新点。
其他文献
稀土掺杂的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由于其自旋、电荷、轨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复杂的相结构。纳米结构的钙钛矿锰氧化物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块材的新奇物理特性。这不仅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离子掺杂引起的晶格畸变,导致锰氧化物磁性能的变化,很少涉及到稀土离子的磁矩对磁性能的影响。同时,不同的稀土掺杂元素以
度和与子图结构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由Dirac在研究著名的Hamil-tonian 问题时提出的.它研究的是在度和比较大的结构里某种子结构的存在性问题.度和与子图结构的研究涉及图论的众多领域诸如Hamiltonian图理论,染色理论,极值图论等.Hamiltonian图理论是推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例如,在研究Hamiltonian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方法和新问题,不但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较高的省份,防控压力大。自2009年以来,全省由政府牵头,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完善体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将初级眼保健纳入疾控预防体系,医防协同,防治结合,系统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努力打造以政府主导为抓手,
期刊
由于其相对论性喷流指向地球,耀变体(blazar)是活动星系核中性质最为极端的一个特殊子类。与此同时,耀变体也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电磁辐射源之一,被广泛地认为是高能宇宙线和高能中微子的起源天体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可以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建成,我们对喷流内相对论性粒子的辐射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篇毕业论文中,我们以观测现象为基础建立了耀变体喷流的辐射模型,研究了多波段的辐射性质,
本文的工作主要围绕对法布里-珀罗(FP)微腔的研究展开,基于FP微腔的纵向调制,通过完善其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 FP微腔精细度,并将其应用到全固态激光技术和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领域,实现了激光器频率锁定和腔相位匹配。对于光场横向传输的调制由混合线性-非线性PT对称的光学介质实现,都具有集成、高效的优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利用高精细度FP微腔自注入锁定半导体激光器实现了激光稳频。自主研发了
AlGaN半导体材料的带隙宽度可以从3.4eV到6.2eV连续可调,覆盖了从365 nm到200 nm的紫外波段,是制备紫外短波长发光和探测器件不可替代的材料体系。利用高Al组份的AlGaN材料制备的本征日盲紫外雪崩探测器可以省去昂贵的滤波片,即使在很强烈的太阳背景下也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弱的日盲紫外信号,而且它还具有低的工作电压、低功耗、更小的尺寸、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有可能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体积庞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为用户“随时随地”的提供所需服务或是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情境感知的信息推送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同时,用户对自适应的信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鉴于移动用户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多变的,因此给研究者们提出了这样挑战:如何设计能够支持开发具有自适应性的、情境感知系统架构?使系统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
硅基半导体材料与技术是现代微电子产业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障。2017年我国进口 2601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芯片,2018年进口额更是突破三千亿美元,达人民币~2.1万亿,超过原油等大宗商品买卖。因此,加大硅基半导体的研发与投入,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硅基半导体器件显得尤为重要。硅与锗是电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两种半导体材料,194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首个晶体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非航行利用急剧增加,世界淡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的加速利用又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质的逐渐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短缺问题,各国围绕跨界河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摩擦、冲突和争端不断发生,如何公平、合理、最佳利用跨界河流水资源,缓解淡水匮乏危机,避免跨界水冲突,促进跨界河流利用与保护合作是目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的跨界河流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中国在这些跨
网络描述了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关系,可用来定义复杂的数据关系,适用于建立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模型,例如社交网络、引文网络、词网络、知识图谱、化学物质网络和蛋白质网络等。网络表示学习的目标是从网络中提取出具有表征力的特征,以供后续的知识发现和知识挖掘任务使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网络表示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在网络表示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现有研究在信息的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