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超谐共振效果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动时效是一种消减工件残余应力快捷、有效、环保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振动时效主要应用于较低固有频率的工件,对于较高固有频率的工件,由于现有普通激振器产生的激励频率无法接近或达到工件的固有频率,因此无法实现高刚度工件发生共振以产生足够的动应力,达到消减工件残余应力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非线性超谐振动时效的方法,利用超谐振动的高阶达到工件的固有频率,但振动时效的本质是让工件发生振动,产生足够大的动应力去消减残余应力,而超谐共振相对复杂,如何通过修改非线性振动时效工艺参数,让超谐振动高阶振动能产生足够大的振幅,从而满足振动时效的需求,一直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研究非线性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超谐共振效果的影响。首先根据非线性振动时效方法,建立非线性超谐振动时效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振动定量方法的分析,可以得知非线性参数较强的非线性模型的激励振幅与超谐共振振幅关系规律;由于非线性振动时效系统中,主要的非线性部件是非线性弹簧,而非线性弹簧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非线性参数。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非线性弹簧参数对非线性振动时效系统的影响,应用ADAMS软件进行振动仿真,分析不同特性方程的非线性弹簧与产生超谐振动共振振幅的关系规律,并通过搭建非线性超谐振动台选取不同特性方程非线性弹簧进行模拟试验;最后由仿真分析和模拟试验提供的基础对非线性弹簧进行设计,搭建起非线性超谐振动时效台,研究激振器输出的激振力的大小、工件的支撑方式等工艺参数对超谐共振效果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高刚度的圆柱工件进行振动处理。得到以下结论:(1)非线性超谐振动系统中的非线性弹簧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特性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的方次项决定系统发生超谐振动阶数;系统为强非线性振动时,较小激励振幅可获得较大的共振振幅;随着三次项非线性刚度参数增大,共振曲线向右移动,共振振幅增大,说明其非线性特性越来越明显。(2)非线性超谐振动台ADAMS振动仿真结果与其模拟试验结果对比发现,随着非线性弹簧二次项和三次项的刚度参数的增大,共振振幅都逐渐增大,说明其非线性超谐振动效果越来越强,其非线性刚度参数与共振振幅关系规律相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3)非线性超谐振动台振前扫频得到振动台固有频率为210Hz,当激励频率为70Hz时,非线性超谐振动平台能产生激励频率的三倍频,说明非线性振动平台发生了三阶超谐振动,振动台能实现激励频率放大效果。(4)当工件的支撑方式为刚性支撑时,工件发生整体的跳动而使振动能量损失;当工件采用橡胶垫为支撑时,可以有效地使能量集中作用于工件中部而发生弯曲变形。(5)激振器输出的激振力会对工件进行超谐共振的各阶频率响应结果有影响,激振力越大,工件的各阶频率响应共振振幅越大;激振器的刻度盘角度为45°时,圆柱工件的超谐共振效果最好。(6)当非线性超谐振动台在激励频率分别为圆柱工件一阶固有频率125Hz、二阶固有频率251Hz的一半即62.5Hz、125Hz作用时,圆柱工件加速度幅值曲线与其模态仿真一阶振型、二阶振型曲线基本相同,说明圆柱工件在非线性超谐振动平台的作用下产生了二阶超谐共振,非线性超谐振动台实现了对高刚度工件超谐振动时效处理。
其他文献
伴随着医联体的建设与国家医改进程的推进,我国移动医疗得以迅速发展,产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用户从移动端获取医疗服务的习惯已逐渐养成。其中,移动问诊作为移动医疗的准入口,使患者通过手机就能与医生进行在线交流,减少了“小病跑医院”的概率,大大缓解了线下门诊的问诊压力。医患沟通在移动医疗中获得了新的互动渠道,是医患间缓解线下关系紧张局面的重要机会,移动医疗中医患间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建构新型平等、合作、互动的
肿瘤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糖脂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如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糖脂代谢异常导致肿瘤进展的多种机制,包括影响细胞代谢、引起机体炎症与免疫失调、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等,然而尚不清楚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糖脂代谢异常与恶性肿瘤的相互作用限制药物的选择、增加恶性肿瘤化学耐药性、影响手术疗效
在深入研究HLA(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将HLA分布式仿真技术与网络仿真平台相结合,提出通信网分布式仿真的体系结构。以无线通信网为背景,基于高级体系结构技术实现的包含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仿真平台。实现空中中继无线宽带数据传输,端对端无线宽带数据通信功能的仿真。
目前国内现有的使用最多的甘蔗种植机大都为实时切种式甘蔗种植机,这种甘蔗种植机所需人工多,且人工劳动强度大、费用较高,实时切种式伤芽率高,导致出芽率低,耗种量大。现阶段各个相关研究机构及高校正在研究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构,与实时切种式对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成本,且甘蔗种经预先切好并筛选后均为良种,提高了出芽率。但由于种植过程仍不可控,导致甘蔗排种过程不均匀,甘蔗种落地姿态不一,导致蔗地甘蔗出芽、生
香蕉采摘环节中的第一步仍然属于人工采摘,存在劳动强度过大、采摘效率较低等多种缺点,且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与减少,香蕉采收成本持续增加,对香蕉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自动采摘是解决香蕉产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也是香蕉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目前的香蕉采摘机器人的设计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课题的任务与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采摘香蕉的四自由度圆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viral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viral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临床症状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对各个年龄猪群均易感,但对哺乳期仔猪影响最大,对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均可达到100%。对全球养猪行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是阻碍养猪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移动应用的访问安全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包括密码登录、指纹识别在内的传统移动应用身份认证技术无法对操作者进行连续性认证,因而无法阻止认证成功至账户注销期间出现的恶意操作者对应用的访问。鉴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连续身份认证技术,该技术基于持续不断采集到的用户的行为数据判定操作者是否合法,是当前移动应用中保证访问安全性的有效解决方法,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关注。触屏是当今移动设备普遍支持的用
本研究以墨西哥湾扇贝为研究对象,运用磁珠富集法筛选墨西哥湾扇贝微卫星分子标记,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墨西哥湾扇贝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墨西哥湾扇贝的遗传特征,为墨西哥湾扇贝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相关的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1.运用磁珠富集法开发了墨西哥湾扇贝20对微卫星引物。以生物素标记的(CA)16和(GA)16为探针来捕获微卫星序列,通过三引物法检测随机挑取的384个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在脑机接口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这些应用研究主要还局限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距离。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应用系统还缺乏通用性。因为不同年龄人群的视皮层神经元膜的含水量不同,相应的膜等效电容和电导也不一样,使得相同的光刺激下诱发的大脑空间电场和SSVEP存
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在宿主体内通过不断释放分泌排泄产物(ESP)与宿主免疫微环境接触以调控免疫。树突状细胞(DCs)是宿主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在病原识别、效应细胞分化等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DC1、DC2、DCreg亚群能分别诱导辅助性T(Th)细胞向Th1、Th2、Treg细胞分化。因此,研究FgESP对DCs分化的诱导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大片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