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信仰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运行,民主法治能否最终实现的重要因素。没有法律信仰的法治社会是没有灵魂的社会,人人不依法办事,经济文化政治秩序紊乱。法律信仰的主体之一是法科大学生,他们的法律信仰有无乃至强弱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法治进程。由此可见,对其法律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文献研究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对法科大学生的法律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绪论、法律信仰问题概述、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的实证分析以及提高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路径。各部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绪论绪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选题的原因、目的及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和基本方法。第二章法律信仰问题概述该章节分两大部分对法律信仰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关于信仰相关问题的概述,在对国内学术界对于信仰的定义进行总结之后对信仰进行历史分析。第二部分是法律信仰基本问题的概述。本文将法律信仰定义为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产生崇敬依赖之情,进而形成坚定法律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行为,将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法律信仰形成离不开客观和主观条件,它的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有利于抑制腐败,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实现。第三章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个案访谈、小型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法科是法科大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精神较为认同,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用性功能方面的关注胜于其对其精神层面作用的关注,对法律信仰问题的认识不足。影响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及家庭、大学生自身的影响等。第四章构建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之路径针对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有关特点,本章对提高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提出相关对策,分别是尊重法律权威性,建设尚法崇法环境;准确定位法律院校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和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法科大学生法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