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及各专家学者的重视,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但是随着名城保护规划的逐步实施,规划与实施现状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实施评估研究较少,缺乏定量的评估手段,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评估工作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随着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根据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应用GIS技术的经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中利用GIS技术开展更为长期的、动态的定量化评估,构建一套尽可能定量化的、全面的实施评估指标模型,对指导下一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规划修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实施评估的发展,以及GIS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分别从规划实施评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GIS技术的应用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总结;通过相关文献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整理,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出发,围绕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历史要素-历史地段-历史城区”的实施效果,提出具体的评估要素,进而划分24个评估指标,构建基于GIS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其次,以保定古城作为实例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分析保定古城范围内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验证实施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对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下一阶段保护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通过对保定古城范围内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发现保定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整体表现一般。其中在规划技术评价方面表现较好,但仍存在下层级风貌街巷保护详细规划覆盖不到位、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在实施效果方面表现一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缺乏修缮、街巷传统风貌延续性较差、超高建筑未得到整治、停车场地不足、人口容量严重超标等问题。最后文章针对保定古城规划实施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深化规划编制内容、建立多主体动态监管机制的规划技术提升建议;提出建筑立面分级整治、更新地面铺装、优化城市家具等改善街巷传统风貌、提升历史地段景观的具体策略;提出优化古城交通组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利用古城存量用地增补公共空间等古城功能优化策略等,促进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希望能够对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系统性提供有益的补充。但由于自身水平,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之一,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产业提升、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网络化
2017国际电子消费展(以下简称CES)进入尾声,无人驾驶、VR、人工智能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看点。智能手机虽然新品不多,但依旧可圈可点,尤其是国产手机的频频亮相,似乎预示着2017年出
混合动态系统是指即具有连续动力学特性又具有离散事件驱动性质的一类特殊的动力系统,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作用。例如在“机群作战战术与防空系统效能”仿真中,有诸如飞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其中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师范类院校有(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方向课”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南地区有关师范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研究生“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方向课”课程目标的制定比较全面,目标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