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公司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经理层已经处于公司治理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随着公司股权分散化和股东监控能力的削弱,经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山,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总经理成为经理团队中重要的决策者。由于现代企业与生俱来的“生理”缺陷——所有者与管理者先天分离,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一直在寻找降低代理风险的途径。Morck、Shleifer和Vishmy在研究公司内部人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Fobin O值随着内部人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这与代理理论的观点相矛盾。于是,提出了管理防御假说理论(Managerial Entrenchment)。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证明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已成为公司运营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 本文以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实践为源头,理清委托代理理论与经理管理防御假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采用理论探索的方法,全面、准确地认识我国经济转轨加转型期企业经理管理防御的现状及其特征,以GONE理论、心理场论为基础,研究经理管理防御产生的动机、机会、行为,深刻揭示我国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形成路径。根据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形成机理,以管理防御的自利动机和制约管理防御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外部市场环境为基础,结合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及暴露的可能性,从动机、机会和行为三个层面选择指标,通过关联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筛选得到21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TC法分别对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再利用加法合成法得到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最终根据数据形式和样本量大小选择加权综合指数法生成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并通过其与股票市场交易量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与企业经理的离职业绩敏感性关系分析,发现经理管理防御指数与现实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所编制经理管理防御指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证明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对实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两个层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经理管理防御指数的走势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我国上市公司经理管理防御水平的波动规律。最后,从企业经理薪酬结构设计和企业代理危机预警系统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经理管理防御指数的应用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主要研究工作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 (1)剖析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产生和形成路径。系统阐述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动因,突破现有研究只注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而忽略经理内在动因的局限,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场论将经理行为与动机有机结合,以此分析需要、机会和暴露对经理管理防御行为产生的作用路径,最后,结合期望理论,分析三个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行为的共同作用,从而得出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产生机理和形成路径。奠定了基于形成机理进行管理防御测度研究的基础,完善和丰富了经理管理防御假说的理论体系。 (2)基于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产生及形成路径,构建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尽管已有文献从经理持股比例、管理防御条款数目及公司治理环境等方面展开,对经理管理防御水平进行测度。但这些测度方法尚未厘清经理内心管理防御动机如何受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影响转变成行为的过程。本研究针对中国转型环境特征,阐述经理管理防御动机到行为转化过程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确立指标体系,根据样本数据特征选取适合的统计指数方法,构建出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弥补现有研究从单一方面对经理管理防御水平度量的不足,同时也为经理管理防御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3)检验了经理薪酬结构对经理管理防御的影响机理。经理薪酬的激励作用可从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两方面研究。但目前关于薪酬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薪酬水平上,对薪酬结构如何影响经理人行为,尤其是对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少。薪酬结构涉及多种薪酬方式的组合,这些数据都很难从企业公开披露数据中获得。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根据薪酬结构的含义和所构建的经理管理防御指数,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我国企业样本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研究经理薪酬结构对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影响机理,不仅是对当前薪酬激励与经理管理防御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也是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应用方向的重要体现。 (4)以经理管理防御指数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代理危机预警系统。本研究以经理管理防御指数作为评级指标,构建上市公司代理危机预警系统,将理论研究深化为预警操作系统,扩展了现有相关研究,为公司代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该预警系统能及时警示公司存在的代理危机,有助于所有者和投资者从中长期角度监督和管理经理日常经营活动和决策。 总体而言,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理论与成果的归纳总结,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实现对现有理论的深入和拓展,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