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美术在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此种地位,可由艺术批评家彭德先生回顾当年情境的《湖北当代艺术潮流》文中的一句话予以概括之:“有人说中国前卫艺术从北京转移到了武汉,武汉成了中国的纽约,而北京是中国的巴黎。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①。八五新潮奔涌到湖北后,湖北境内,不惟省府武汉市,就是黄石、宜昌等地市级中心城市的艺术家们都卷入到了这股来势凶猛的艺术大潮之中。在当年形成的美术运动中,湖北出现了大量艺术事件、展览和艺术群体,更为重要的则是,诞生了号称为美术界的“两刊—报”——《美术思潮》,此一理论刊物诞生后,影响力不仅迅速扩散到了全国各地,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八五新潮艺术运动。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湖北艺术革命运动,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代初期降临的中国第二轮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南巡讲话过后,武汉市出现了几支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颇具影响力的艺术群体,此一时期湖北艺术家的创作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与中国社会的转型相适应的创作。然而,由于国家战略布局之方针的影响,再加上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影响,全面市场经济后的湖北,逐渐在中国政治经济的棋盘上丧失掉了应有的地位与话语权,随着若干八五新潮的骨干艺术家与批评家的流逝,从整体上而言,湖北的前卫艺术也己不再辉煌。我们若把“八五新潮美术”定在1985年的时间轴上作为研究湖北美术变革史的起点,再从这个起点上往后梳理发生在湖北这个特定的空间背景下的三十年来各个历史时期湖北美术思潮或流派的内在变化与基本面貌;那么,本文的研究对象就凸显出来了,这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才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的艺术赖以存在与变化的全部依据或理由。本文试图通过历史性的回溯,分析轰轰烈烈的85新潮以后到新世纪以来湖北的美术现状、成就以及产生成就的原因,并通过这种线性的叙述,来为湖北今天艺术现状作出一种理论探讨,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上下文的关联性梳理出湖北前卫艺术现象背后的历史逻辑;进而,通过对湖北这三十年的前卫艺术现象的回顾与分析,归纳出它的成就,找出它的不足,最终目的,则是为未来的艺术家们重振兴湖北艺术雄风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