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活动也对农村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面源污染严重,乡村整体生态环境亟待治理。近年来,在国家强有力的治污措施下,农村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山区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偏远贫困乡村的污染问题尚未开展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本研究选定城口县沿河乡为代表性山区农村,对城口县沿河乡开展农村污染源调查研究,明确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情况;然后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壤、水体和大气进行采样分析,了解当前山区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最后借助已有的环境分析模型对城口县沿河乡农村环境问题分析。最终结果希望为山区农村环境治理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受山区特有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山区土地对区域内养殖业污染存在较强的消纳能力,但种植业中过量施用氮肥可能使研究区域存在面源污染风险。(2)山区农村环境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整体较低。养殖业周边土地有效磷含量极高,其余土地和水体磷含量正常。山区农村除少量扬尘造成PM 10含量偏高外,其余空气质量指标均为优良。但受氮肥过量施用的影响,土壤有效氮和水环境的总氮含量均较高,整个山区农村环境区域已存在水体富营养化和面源污染的风险。(3)山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染源和农业生产(种植和养殖)污染源。在污染源输出上,生活污染源对COD(化学需要量)和氨氮的贡献较大;种植业污染源对总氮、总氮和氨氮的贡献较大;养殖业仅在COD污染中的占比较大,对其他污染源的贡献极小。当污染物汇入河流时,农业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源为总氮、总磷和COD的主要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为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本研究为山区农村环境治理提出建议如下:(1)降低氮肥投入。农业氮肥投入是沿河乡地表水的最主要污染源,已经开始影响地表水水质。因此提高农民施肥水平,推广高效肥料品种,推广减肥减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降低氮肥投入。(2)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随着农村人口向场镇的转移,农村留守人口出现老龄化,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产品的多样性降低。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生态、环保、高效为导向,发展立体种养、周年轮作、粮油经复合生产,延长加工产业链,重塑农业产业发展格局。(3)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无害化技术处理,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输入,实现乡村美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方面,要树立源头控制理念,重点抓好种植业污染的控制,大力推广有机替代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