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稳步加快,境内国内外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银行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些都对银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举措将打破银行固定利差的盈利模式,转为自主定价、自负盈亏的竞争模式,这对银行的定价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变革,很多银行已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简称为FTP)是指资金在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不同分支机构、不同部门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全额有偿转移,从而达到集中管理利率风险、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合理配置资金等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存贷款的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实行上下限的管制机制,所以,国内银行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要以国内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符合国情的FTP体系。本文以PZ农商行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金融市场公布的数据和银行内部经营数据,分析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我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情况及PZ农商行实际情况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意图通过FTP体系的建立,PZ农商行能够合理地对产品进行定价,合理地配置资金,更集中地对利率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更公平客观地进行绩效评价,并且对其他农商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意义。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一、确定产品定价范围;二、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式;三、根据我国现行利率的情况,为利率市场化及非市场化金融产品确定不同的基础利率曲线,并进行调整,主要涉及信用风险调整、存款准备金成本调整、流动性风险调整及经营战略方面的调整;四、为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选择合理的定价方法。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文章不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而是对PZ农商行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分析农商行现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的缺陷:粗放、主观,资金错配现象严重,无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无法精确地对银行业务进行引导,无法及时传导资金市场最新变化。并结合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提出了PZ农商行建立FTP体系的必要性,最终建立了符合实际的FTP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