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系统的查询现代文献,整理归纳众医家对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辨证论治及治则治法的论述,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分析众医家采用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理论基础。揭示运脾化湿法的本质内涵,推演出腹泻治疗大法、配伍规律及常用药物。从文献研究方面验证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提供较全面的、清晰的资料;为临床医家更加准确、灵活的应用此法提供较为完备的理论,满足临床应用与学术研究的需要。  方法:收集 CNKI数据库中2003年到2014年文献中小儿腹泻、小儿泄泻相关性医学文献,分析归纳小儿泄泻的常见证型,主要治法治则、所用方剂方药及使用频率,用 excell整理数据并分析。  结果:在入选178篇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中,脾虚型和湿热型最多,占小儿腹泻证型的主导地位。采用“运脾法”为治则者155篇,占87.1%,采用“化湿法”为治则者137篇,占77%。文献中临证遣方用药常用药物类别前3位分别是补虚类(14味)、化湿类(13味)、清热类(13味)。文献中高频使用药物分别是:茯苓、苍术、白术、甘草、陈皮。  结论:运脾化湿法为小儿腹泻的常用且有效的治疗大法。其内涵就是恢复脾的健运。运脾法可不仅仅局限于治疗脾胃疾病,它病及脾,或脾病为本的,皆可从脾论治。临证治疗小儿腹泻,补虚药、化湿药、清热药三者配伍临床疗效最佳,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配伍理气药、消食药。高频药物茯苓、苍术、白术、甘草、陈皮。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新课程也要求信息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联系,将生活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信息技术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把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
期刊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对比针刺结合辨证口服中药加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纳入
学位
【摘要】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学生必须提高阅读能力,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复习中教师要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来实现高考教学改革目标,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词】创新阅读能力  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的外语单词量太小,导致学生读不懂文章,做题也就无从谈起。诸多原因
当前,正是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各类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洋思模式、杜郎口精神、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都不同程度的对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诠释,本人根据几年来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实际情况,对如何创设高效率的课堂浅谈一点自己看法。  所谓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效率较高、
期刊
本论文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中药“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机理及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理论研究:回顾了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包括流行病学、损伤机
【摘要】引导小学生的听、说、读、写,从识字开始。而识字也是小学生打好语文地基的砖块。只有学好生字和生词,学生的其他学习才会比较顺畅。既要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学习负担,又要扎实有效地识字,那么我们就必须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要秉承新课改的理念,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创新识字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科学合理目标明确灵活多样分类归纳  仔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发现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