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中药“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机理及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理论研究:回顾了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包括流行病学、损伤机制、解剖特点、病理生化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实验进展等。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脊髓损伤后开始常为不完全性,其最后结果常为两种损害机制引起:一种是原发性脊髓损伤,包括神经元及血管破坏;另一种是继发性脊髓损伤,因一系列生化机制引起结果使最初病灶周围原来完整的组织发生自身破坏性病变。防止继发性损伤有可能改善病变周围幸存神经组织的残存功能,并可能纠正作为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环节一微循环障碍。尽管目前临床上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总的治疗原则是:越早越好,整复骨折脱位,采用综合治疗,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功能重建与康复。具体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器械、内固定材料的改进、显微吻合技术的改进、脊髓及软硬脊膜切开减压、局部冷冻治疗、自血光量子疗法、高压氧治疗、各种药物如甲强龙(MP)、神经节苷酯(GM-1)、神经生长因子、阿片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应用等等,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目前热门的脊髓再生研究如周围神经移植、雪旺氏细胞移植、胚胎脑、脊髓组织移植、嗅神经鞘细胞移植、胚胎及神经干细胞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活化巨噬细胞移植等尚处于实验阶段,且长期使用利尿剂、类固醇等西药会出现电解质紊乱、水肿、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等并发症。作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中药治疗SCI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损伤区域的微循环、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减轻出血水肿、抑制继发损伤、保护神经元胞体免受继发损伤的打击,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反应、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恢复神经纤维的正常连续性、恢复神经细胞的轴浆运输”有关。对早中期SCI患者,使用中药配合MP、GM-1等,一方面可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中药对证和整体治疗的优势,可克服因使用MP等带来的副作用,使SCI的治疗效果更好,这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证实,且中药价格实惠,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能满足大多数患者治疗的需要,易于推广使用,故值得深入研究。   实验研究:本部分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脊髓康”镇痛作用研究:采用热板法。扭体法两种实验方法观测“脊髓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5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后置于热板上,分别于30、60、90、120min,测各小鼠痛阈值,同时并计算镇痛百分率。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鼠ip0.6%的醋酸0.2ml/只。立即观察并记录注射醋酸溶液后30分钟内出现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结果表明:“脊髓康”组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同时“脊髓康”组亦可延长扭体反应出现潜伏期,表明“脊髓康”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2.“脊髓康”抗炎作用研究:通过对血管通透性,棉球肉芽肿的影响观测“脊髓康”的抗炎作用。小鼠50只于两侧腋部皮下分别植入两个10mg灭菌消毒棉球,手术缝合后,次日将小鼠分为5组,灌胃给药8日,停药后次日脱椎处死小鼠,取出棉球,称取棉球的干重(60℃烘干),计算肉芽组织干重及其抑制率;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20min后,处死小鼠,打开腹腔,收集洗涤液,离心(1000rpm)5min,在紫外分光光度计590nm处测定吸收度(0D值)。结果“脊髓康”组均能明显减少肉芽组织重量,亦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提示“脊髓康”具有一定的抗急慢性炎症作用;3.“脊髓康”抗脊髓损伤作用研究。通过爬板试验、双后肢肌力及病理检查结果观测“脊髓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爬板的倾斜度明显下降,“脊髓康”组从第7天开始恢复,7、14天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大鼠双后肢神经功能明显下降,“脊髓康”组从第3天开始恢复,3、7、14天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脊髓均出现组织破碎,组织有较多片状出血及出血坏死后形成的囊腔。神经细胞肿胀较明显,有的神经细胞无法辨认,灰白质界限不清,中央管部分消失或偏位,脊髓边缘粘连。给药大剂量组犬鼠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形成囊腔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神经细胞丰富,白质区水肿,脊髓皮质区边缘粘连不明显。中剂量组神经细胞极少,部分区域有空洞形成,边缘粘连,中央管偏位。小剂量组白质区水肿,其中一侧有空洞形成。地塞米松组与大剂量组相似,边缘粘连不明显。提示“脊髓康”可改善重物法所致大鼠脊髓损伤双后肢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脊髓损伤作用。综上所述,“脊髓康”对化学性、物理性刺激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有一定的抗性炎的作用,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和再生。   临床研究:选择了84例脊髓损伤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如使用类固醇及脱水剂、严格制动,积极防治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体温异常、心功能紊乱、深静脉栓塞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膀胱功能障碍者行导尿术。对于有手术适应征者均积极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则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脊髓康”汤剂口服,不能服药者胃管注入。根据制定的观察表,记录治疗一疗程前后的感觉评分(包括触觉、痛觉),运动评分及ASIA分级变化,评定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处理,组内比较等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感觉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ASIA分级总体改善率(ASIA分级升高1级或以上)为69.05%(29/42),对照组为45.24%(19/4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疗效进步1级者25例,进步2级者4例,对照组进步1级者18例,进步2级者1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用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80%对50%)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脊髓康”并不能使坏死的脊髓恢复功能。试验结果显示西药加用“脊髓康”治疗的优点是能使病人尽早康复,更有利于受损脊髓、神经根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易于护理。研究初步认为西药同时配合“脊髓康”能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验证了实验得出的结论,对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讨论:复习现代医学、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探讨了“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并分析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汉字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而且汉字还有很多多义字、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更让人觉得学习汉字比较难。《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认识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要求会写,在低段中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非常大,每天要认识几个到十几个,所以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身为教师,应当从多方面探索识字教
期刊
【摘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各个主题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才能获得和形成“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逐渐地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生活信息素养  强调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不是书本世界中的人。学生的许多直接经验、感受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所以
【摘要】【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政治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具有很大优越性。本章主要讨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究性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的进展做一些探究性扩展,帮助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和提高  高中政治课程在改革的背景下,它的教学理论和我国的国情紧紧结合,它的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新课程也要求信息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联系,将生活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信息技术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把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
期刊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对比针刺结合辨证口服中药加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纳入
学位
【摘要】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学生必须提高阅读能力,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复习中教师要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来实现高考教学改革目标,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词】创新阅读能力  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的外语单词量太小,导致学生读不懂文章,做题也就无从谈起。诸多原因
当前,正是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各类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洋思模式、杜郎口精神、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都不同程度的对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诠释,本人根据几年来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实际情况,对如何创设高效率的课堂浅谈一点自己看法。  所谓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效率较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