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多为“填鸭式”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去,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形势下,加强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为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同时,还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引导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支架式教学,进而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教育实验研究法,从“支架”以及“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基于建构主义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阐述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进行了案例设计。为了检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还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支架有“范例支架、概念图支架、流程图支架、表格支架、问题支架以及建议支架”。不同类型的支架,其特点也有所不同,适用对象也有所差异。范例支架比较适合教学导入以及深化理解;概念图支架则比较适合概念阐述、概念层次关系划分等;流程图支架比较适合流程说明;表格支架比较适合概念比较;问题支架单独使用时,比较适合话题引入以及兴趣提升,问题支架与建议支架联合使用时,则比较适合疑难点的解答与阐述。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前期任务分析,搭建合适的教学支架,把握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中学生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发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最大效用。其次,实施支架式教学对提升高一及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显著效果。而且,相比于女生,男生对支架式教学的“敏感度”更高,更容易在支架式教学中提升自己;相比与处于上游的学生,支架式教学对中下游学生的帮助更大,更能帮助其地理成绩的提高。最后,从支架式教学在不同年级取得不同成效来看(高一>高二>高三),要想让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提前规划,从高一年级就开始布局,尽量减少传统教学对中学生带来的学习“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