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行业自身的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现阶段,理论界对行业收入的研究一般多以描述性、定性分析为主,还缺乏较有说服力的定量研究结果来反映行业之间的真实收入差距,尤其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经济增长效应问题还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证分析。本文正是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工作。本文首先依据行业最高收入、行业最低收入、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四个指标,对1985-2006年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变动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梳理,同时从总体状况、地区差异、产业因素、垄断因素四个方面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历史数据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成因分析。具体做法是根据文献资料从众多因素中遴选了7个指标,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在统计意义上对行业收入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最后结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表明,从1985年至今,各行业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与程度各不相同,导致收入差距明显扩大。整体来讲,东部地区的行业平均工资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各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严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关系。若将行业按产业分类,我们发现产业内部行业工资差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这种主导地位在最近几年保持稳定。而分解的泰尔指数表明,垄断因素对工业细分行业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并且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要比非垄断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大。在不考虑现实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情形下,预测模型的结果显示行业收入差距将继续不断扩大。进一步的成因分析表明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垄断程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行业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它们对行业收入都有正向影响。而经济计量模型的计算结果则显示,从短期看,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对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同时,经济增长使行业收入差距虽有扩大的冲动,但因为工资具有刚性特征等原因,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迹象并不明显。但从长期看,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变动的趋势。